为620亩农田用水 他“硬磕”了三年
2025-06-24 12:13
“有水了,有水了!”铜梁区东城街道飞凤村的梯田上,清泉顺着新修的管道涌入田间。
“这水来得及时啊!今年咱村的稻子肯定能喝个饱!”村民张怀明看着一株株被浇灌的秧苗,脸上笑开了花。
这一幕,村民们期盼已久。
铜梁区人大代表黎永龙也在心里松了口气——时隔三年,他总算兑现了给群众的承诺。
提灌设备成摆设
2021年秋,村民们曾为提灌站的落成欢呼雀跃——这座投资150余万元的民生工程,即将让全村620亩“望天田”实现自流灌溉。
谁料,提灌站还没来得及投入使用,2022年初渝遂高速复线开工,该路途经飞凤村并在这里有下道口,开挖路基时截断了供水管道,让崭新的提灌设备成了摆设。
村民们看着到处横亘的施工围挡,虽然理解这是交通升级的需要,但心里还是为干涸的稻田焦灼。
距离农田不远处有一条淮远河,在“靠天等水”的情况下,住在附近的群众便自己找机器抽水,浇一块田需要好几天时间,抽水机明线裸露在外,也存在安全隐患。
“使用抽水机肯定不是长久办法,但眼下只有等。”黎永龙回忆说,他除了每天帮村民们排查各种情况,心里也是万分焦急。
“前前后后有30多人来向我反映农田用水问题,老百姓是数着日子盼水来啊!”黎永龙摆出厚厚一叠代表接访记录。
期望转瞬成失望
2024年9月,终于盼到渝遂高速复线完工。
带着群众的期望,黎永龙多次前往区交通运输委对外交通指挥部沟通,希望能尽快修复提灌站管道。
经过黎永龙与相关部门多次协调,终于争取到管道改迁经费,敲定完善手续后进行提灌站项目修复。
事不宜迟,在前期预算基础上,黎永龙立即找人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资金预算、预算审核、召开招投标会议,详细制定施工方案、与群众协调管道经过土地占用补偿等。
寒冬腊月里,黎永龙裹着军大衣蹲守施工现场,打着手电筒检查管道焊接质量,手背冻得皴裂。
“在修建高速路的时候,人饮水管也被埋到了地下,未来如果水管有破损,就会造成跑水的情况。”黎永龙说,这是在提灌站修复时遇到的最大难题。
为此,他奔走在各个部门,还向区对外交通指挥部、区水利局等请求技术协助。
然而2025年2月试机时,却出现水压低、水量小的情况,村民们的期望又变成失望。
一波三折水终来
“新管道出水量仅能覆盖三分之一的稻田。”水压不足问题就像卡在黎永龙喉咙里的刺。
他带着技术员逐段排查,最终锁定是电机故障。
修复电机又是一笔费用,村里拿不出这笔钱,犯了难。
但黎永龙没有气馁。区水利局水利水电科的办公室,他一坐就是半天,反复陈述利害、请求帮助。
区水利局负责人经过调研,认为依照相关程序换新的电机耗费时间长,可以尝试修复先解百姓近忧,等待春耕后再评估是否需要更换。
于是,区水利局请来专业维修人员,对提灌站电机进行抢修,终于赶在今年春季结束前让提灌站重新运行。
如今站在山岗远眺,汩汩清流滋养着青翠的秧苗。
村民们算着账本:修复后的提灌站不仅覆盖全部耕地,还节省了每年3万元的抽水费用。
提灌站的事终于在三年后圆满解决,看着村民们的笑脸,黎永龙只是短暂休息了一天,又带上笔记本去挨家挨户走访。 (周晏如 张渝)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