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全国人大代表十年“追问” 助力打破三峡航运瓶颈
2025-06-24 12:12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长江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该项目拿到了动工“许可证”。自2014年至2024年,重庆市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连续提交相关建议,接续呼吁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
得知这一消息,作为十年“追问”的亲历者、见证者,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张轩欣慰地说:“代表们的多年努力,终于见到了硕果。”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此后,高峡出平湖,内陆变前沿,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经由万里长江,踏上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峡船闸过闸能力渐显不足。2011年,三峡过闸货物首破1亿吨,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
三峡船闸日渐拥堵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在2014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重庆团12名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尽快启动三峡过闸新通道建设的建议》,首次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采取综合措施,提升三峡船闸的过闸效率。
2014年7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44名全国人大代表调研长江上游交通发展情况,并由时任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王鸿举带队前往三峡大坝考察。当年,普通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已达39小时。
此后十年,重庆代表团接续“追问”,尽早决策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
特别是在2019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在重庆代表团的呼吁下,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写入了当年的计划报告,相关部委工作人员到重庆团当面听取代表意见。
“这是一次积极的转折。”张轩亲历此次会面,她回忆说,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涉及面极广、工程浩大,需要反复论证,国家层面决策必然有一个过程,但这次让大家看到了曙光。
2023年,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庆团代表接过履职“接力棒”,继续提交相关建议。在2024年全国人代会上,重庆、湖北、四川代表团均提交了相关建议。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长江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月,中国三峡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了《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公告》,标志着该项目动工在即。
“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不仅是服务长江上游发展的关键工程,更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张轩表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重大项目的推进情况。”(颜若雯 黄振胜)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