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人大强化监督助推161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王亚同 通讯员 米洪位

2025-04-16 18:05

“住了20多年,过去外墙瓷砖一刮风就往下掉,现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柏油路面平整干净,楼栋外墙新刷的米黄漆面格外明亮,不远处新建的口袋公园则成了居民们遛弯的好地方。4月15日,黔江区城东街道石城社区居民刘孃孃高兴地说:“老旧小区改造真是改到了大家心坎里。”

刘孃孃所在的石城社区,是黔江区老旧小区改造成效的缩影。近年来,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重点监督议题,通过专题调研、听取汇报、代表视察等方式持续跟踪问效。自启动改造以来,全区累计完成16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23万户,群众满意度超95%。

“老旧社区怎么改?主要还是征求居民建议,基本上我们提出的改造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年近七旬的刘孃孃说,看着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大家都很高兴。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聚的是人心。

老旧小区改造难,难的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黔江区人大在监督中发现,许多小区存在“屋顶漏水、消防隐患、停车难”等共性问题,但因缺乏统筹规划,改造常陷入“头痛医头”困境。为此,区人大常委会及时督促政府充分利用“三师进社区”机制,组织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全年累计召开院坝会、业主大会50余次,把“改什么、怎么改”的话语权交给群众。

在城西街道金苑小区,以前电动车充电的“飞线”乱象横生,当地以改造为契机新建了226个充电桩,既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又消除了安全隐患,让居民们赞不绝口。这样的提升在黔江区还有很多,真正实现了让居民从“将就住”转变为“安心住”。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防止“改造一阵风、过后老样子”,黔江区人大督促政府出台党建统领住宅小区治理的相关办法,创新“党建+居民共管”模式。在城东街道育才路某小区,社区党员主动当起义务监督员,带着邻居们制定《小区文明公约》,定期巡查公共设施。这种“自己的家园自己管”的氛围,真正让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惠及群众、长在基层。

老旧小区里“蜘蛛网”般的管线规整了,斑驳的外墙穿上了新衣,闲置角落变身健身广场……群众更多的笑脸,就是人大监督最好的注脚。黔江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适老化改造、智慧安防等新需求,用监督之力推动老旧小区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罗静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