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餐同菜 老师学生成了“饭搭子”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3-18 15:41

孩子们在校用餐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位父母的心。近日,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实地走访该区部分中小学校,对学校开学工作和食堂“四同”机制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创新推行“四同”机制

据悉,教育部在春季学期开展部署2025年“校园餐”管理重点任务,提到要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重庆市教委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印发通知,在全市中小学食堂推行“三同三公开”制度,要求食材同质、菜品同价、师生同餐以及公开采购、公开食谱、公开加工过程。

在人大的监督推动下,九龙坡区于2024年7月26日在全区中小学校创新推行师生餐“四同”机制,在全市的“三同”标准上,多了“师生同菜”的标准。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吃的是同一锅菜,打消了“老师吃得比学生好”的担心和质疑。

调研组来到部分学校,详细询问食堂管理、菜品价格、菜品种类等,强调各学校要将“四同”机制化作每一天的行动、每一餐的关怀。

调研组了解到,九龙坡区所有中小学已全面推行“12345”工作机制,形成了《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小学校食堂食材采购管理办法》《学校食堂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等一套规范制度;上线运行了食堂数字化监管平台、食堂财务成本数字化监管平台两个数字监管平台;强化了公开食材招标、公开食堂菜谱和加工过程、公开食堂财务收支“三公开”阳光管理;落实了“四同”机制;实行规范食堂、安全食堂、健康食堂、清廉食堂、满意食堂“五维”评价。

孩子们期待午餐时间

午餐时分,在重庆谢家湾学校,师生们在集阅读、数智化学习、观看电视新闻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馆用餐。师生同餐同菜的探索,在该校已探索实行了20余年。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探索,不仅可直接掌握饭菜的质量和口味等情况,也可充分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保障营养搭配合理、膳食均衡。

“每天中午我们都会和老师一起吃饭,互相分享趣事,老师成了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说,每天都很期待午餐时间。

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九龙坡区附属小学校,校领导每天都要走进教室,为孩子们盛饭,和孩子们同餐。“我女儿经常回来分享午餐时和老师的对话,我们听着很欣慰,也更安心。”学生家长冉女士说。

监督共促校园用餐安全

目前,九龙坡区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从严监督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如发现采购供应劣质或不合格食材、不落实食品安全规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采购环节谋私贪腐等问题,将坚决依规依纪依法从严从重处理。

同时,数字监督也正在守护校园用餐安全。九龙坡区采用的食堂数字化监管平台涵盖了食材采购、出入库管理、食品安全监管等关键环节。

家校合作,是监督方式的重要创新。例如重庆市铁路中学校推进“家长+员工”双效机制,聘用39名学生家长参与学校食堂工作,占食堂员工总人数的40%,不仅增加了食堂工作透明度,还解决了部分家长的陪读、就业难题。再如重庆谢家湾学校采用的“家长驻校观察”制,按照自愿申报、家委会推荐原则,每年选取部分家长驻校观察,全流程参与食材采购公开招标、每周询价等。

作为群众关注的重点民生事项,校园安全每年均被列为区人大常委会重点调研和监督内容。在此次调研中,调研组逐一查看学校食堂、眼健康科普馆、心理健康中心和大课间学生活动情况,详细了解了学校出行畅通、课程设置、学业负担、心理健康、食品安全等情况。

针对校园用餐安全问题,调研组要求,各学校要不折不扣落实“四同”“三公开”机制,进一步提高自查自纠力度,紧盯食材采购、原料加工、食品储存等关键环节,不断优化监管、督查、评价机制。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加大校园安全监督力度,强化与纪委监委、财政、市场监管、审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全力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晓燕)

来源: 公民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罗静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