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人大常委会加强“数字人大”建设 民生实事项目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监督
2025-01-10 15:48
截至2024年12月底,长寿区2024年票决产生的10个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以及2个备选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为了让这些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更好发挥社会效益,长寿区依托“重庆市人大代表全渝通代表票决民生实事管理场景”和“渝快政”应用,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每月晾晒,实现“可视化”管理。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看、听、审、评”方式,对民生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目前这些民生项目已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在线监督“一屏统览”
长寿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26.24亿元,惠及群众50余万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召集项目牵头部门、承建单位、相关镇街以及部分人大代表,共同解决项目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建议政府对项目建设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确保项目建设更加符合实际、贴近群众。
比如,就地农转城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项目,因为设定的改造补助标准偏低,群众申请改造的意愿不强,项目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通过专题协商后,区政府及时调整改造标准,扩大危房改造的覆盖面,使这项惠民政策惠及了更多群众。
为了让项目落地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制定民生实事项目调研监督方案,成立由常委会领导任组长、相关专工委室及人大代表为成员的票决项目监督小组,通过组织人大代表看、主任会议听、年中人代会审、年底人代会评的“一看、二听、三审、四评”方式,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
同时,长寿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多维度项目评价机制,从项目进度、建设质量、群众满意度、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将项目评价结果作为区人大开展任命干部任后监督、人大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区人大常委会还探索建立公众意见汇集、在线实时监督、项目智能化管理三个数字化应用单元,实现对民生实事项目全周期数字化监管。
比如强化在线监督“一屏统览”功能,牵头部门将项目征集、论证、实施全流程、各环节全部图文化、视频化呈现在数字平台,区人大各专工委室、监督小组及人大代表可实时在线了解项目总体情况,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监督。
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长寿区2024年票决产生的10个民生实事项目中,有的已很好地发挥社会效益,让群众有了明显的获得感。
群众呼声较高的项目——小石门长江水源工程,是长寿人民期盼多年、长寿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呼吁推动的重大民生项目。该项目预计投入资金20亿元,建成后将满足城区30多万人的饮水需求。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明桃水厂厂区建设,取水泵站完成主体工程60%,输水管线完成安装11公里,预计2025年底完工。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该项目列入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后,不仅政府加大了投入,半年时间改造升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503个。同时,人大代表纷纷以宣传员、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混装混投混运现象得到极大改观。
此外,2024年票决产生的“文体休闲建设设施场地建设”和“古镇至老城健身步道项目”,涉及全区19个镇街和老城区十多万居民娱乐健身、休闲出行,覆盖面广、群众感知度高,项目实施后深受群众好评,打造了以较小投入实现较大社会效益的样本。
还有5个项目与困难、特殊群体利益息息相关。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就地农转城低收入群体、低保对象等群体的现实需求和实际困难,体现了民生项目扶危济困、公平可及的初衷。 (陈敏 刘呈嘉)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