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决定》里的“千年荣昌”焕新密码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卞立成

2024-07-04 16:34

▲荣昌安陶小镇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受访者供图

荣昌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富集。如何用好文化资源优势,持续擦亮“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一直是荣昌人民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

去年9月,荣昌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荣昌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积极探索助推“千年荣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密码。

▲荣昌安陶小镇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受访者供图

2023年6月,荣昌成功举办了“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活动。活动融入艺术、文物、非遗、美食、旅游、体育、招商等多种形式,共策划17个大项、24个子项活动,生动展示荣昌千年历史文化内涵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获得广泛赞誉。

为进一步巩固“历史文化周”经验做法,《决定》明确要求“每年6月18日所在周举办‘历史文化周’系列活动,每个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活动,融入艺术、文物、非遗、美食、旅游、体育等多种元素,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展示荣昌历史文化,讲好荣昌故事,不断扩大‘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名片知名度影响力。”

今年6月如期举办的“历史文化周”活动,子项目较去年增加近一半、活动时间跨度更长、参与表演人员更多。在为期11天的活动时间里,吸引了90.77万人次来到荣昌,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荣昌陶”,也是藏在《决定》里的密码之一。

据了解,荣昌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38项,其中“荣昌陶”是荣昌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由于行业人才不丰、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品创新不足、文化展示不足等原因,使得“荣昌陶”传承发展的脚步稍显滞后。

为此,《决定》提出,推进安陶小镇、夏布小镇提档升级,建设非遗文化相关主题公园,丰富历史文化展示载体形式;加强非遗传承人群培养,搭建平台,提升传承人群传承实践水平和能力,建好高技能非遗人才队伍,不断吸纳和培育后备人才等。

为推动《决定》落地见效,今年4-5月,荣昌区人大常委会还通过现场调研、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对荣昌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路径;强化人才培养,加大传承力度;强化招商服务,推动创新发展;加强陶土保护,提高采挖水平等建议。

6月8日,“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开幕的同时,该区进一步推出《加快集聚荣昌国家级非遗人才十条措施(试行)》政策,支持各类社会人才来荣昌学习荣昌陶、夏布、折扇等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开设非遗工作室,助力打造荣昌非遗品牌。

不仅如此,即将举行的荣昌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还将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的报告。荣昌区人大常委会还拟于今年9月,视察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加强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人大监督工作也应与时俱进,要更具前瞻性、引领性和实效性。”荣昌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围绕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做亮“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名片等中心工作依法开展监督,为全区文化繁荣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商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