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进藏日记④|“澜沧江你好!我来自长江!”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陈维灯 记者 郑宇 谢智强

2024-06-02 19:37

▲2024年6月2日,西藏昌都市,从空中俯瞰澜沧江从城区流淌而过,澜沧江流域的干热河谷,是此次崖柏适应性栽培的主要区域。 记者郑宇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6月2日,西藏昌都市江达县至昌都城区,全程230余公里,晴间多云。

送崖柏进西藏一行自江达县城出发,沿着金沙江支流字曲一路前行,翻越海拔4240米的雪集拉山垭口后进入草木繁茂、两岸冷杉苍天的热曲河谷。

230余公里的行程,河谷风光、高原草甸、雪峰连绵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临近中午,翻越海拔4481米的宋拉夷山垭口后,扎曲浑黄的河水就在眼前翻涌。

扎曲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赛东部,是澜沧江上源。扎曲在昌都市卡若区附近与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昌都”其藏语意为“两河汇合处”,也是由此而来。

就在6月2日午时,来自长江流域雪宝山的崖柏与澜沧江不期而遇,并将在澜沧江流域繁衍生息。

▲杨泉与事务中心其余三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在昌都的栽种分组情况。 记者郑宇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澜沧江流域的干热河谷,是我们此次崖柏适应性栽培的主要区域。”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事务中心”)主任杨泉介绍,在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受多重因素影响形成了干热河谷,“干热河谷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一般是接近山谷的地区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往山上则逐渐变化为灌木再到草甸,但在干热河谷则出现了植被(灌丛及针叶林带、暗针叶林带、灌丛带)逆向分布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干热河谷倒置的植被垂直地带性。

“崖柏耐寒耐干旱耐贫瘠,如果能在我们选定的区域试种成功,对于改善澜沧江流域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院子里,杨泉一边和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黄吉兰、张光箭、缪先梓一起将崖柏幼苗从厢式货车上转移至阴凉墙角处,一边介绍着。

▲2024年6月2日,西藏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院子,送崖柏进西藏一行与当地林业工人一起将崖柏幼苗从厢式货车上转移至阴凉墙角处。 记者郑宇 谢智强 摄/视觉重

此次选送至西藏的1000株崖柏幼苗,将有100株移交给昌都市林业和草原局,并将在澜沧江昌都城区段两岸进行适应性栽培。

“余下的900株崖柏幼苗,将有400株运送至昌都市八宿县栽植,500株运送至昌都市左贡县和芒康县栽植。”杨泉介绍,虽然八宿、左贡和芒康均地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域,但此次崖柏在西藏的适应性栽培首选区域还是澜沧江流域。

6月3日至6月5日期间,杨泉与事务中心其余三名工作人员将兵分两路:杨泉与张光箭将携带400株崖柏幼苗前往八宿进行崖柏幼苗移栽和试验基地设立;黄吉兰与缪先梓将携带500株崖柏幼苗前往左贡和芒康进行崖柏幼苗移栽和试验基地设立。

“此次崖柏适应性栽培的4个区域其自然条件都差不多,每个区域的崖柏幼苗都会分成野外移栽和苗圃移栽两部分。”杨泉介绍,分成两部分移栽便于观察崖柏在不同管护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为后续更大规模的适应性栽培收集信息、积累经验,“4个区域中,只要有一个区域的崖柏幼苗能够顺利在雪域高原扎根并繁衍生息,这个项目就具备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编辑: 于鹏程   主编:周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