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市科技局、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共青团重庆市委联合长寿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新质生产力助推新重庆建设——新重庆新青才聚长寿国际交流座谈会”在长寿区举行。同时,重庆市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长寿流动站揭牌,将搭建起青年科学家交流活动平台。
重庆市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由重庆大学发起,而该流动站是联盟的下属站点,将作为青年科技人才在学术之外,与政府产业部门、科技创新企业、资本市场专业机构等各方建立资源联系和交流合作的全新服务载体,为科研成果与地区发展相融合开辟新的场景机会。
近年来,长寿区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工作,以创建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和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去年,长寿区成功举办了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材料国际交流合作专场活动,入选全市首批先进材料产教联合体,先后引进院士1人、市区级人才计划专家204名。
在流动站创建中,长寿区进一步梳理全区人才资源,提供区级人才服务保障,打造支撑数字化转型、科研攻关、传统产业转型的各层次人才队伍,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提供人才助力。
“流动站的建立,为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多与行业大咖、头部企业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我们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增强科研成果的可行性。”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许志刚说。
接下来,长寿区还将持续为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搭建跨界交流场景,提供创新人才服务,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创新合作,为高质量发展链接更多创新资源。
多位专家建言:
“让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4月26日,在“新质生产力助推新重庆建设——新重庆新青才聚长寿国际交流座谈会”上,来自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行业的青年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各抒己见,为长寿区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出谋划策。
作为主城新区中4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长寿区拥有钢铁、天然气化工两大传统产业,在我市制造业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未来,长寿区应聚焦材料科学、新能源两大领域布局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推动行业跨界交叉融合。”与会嘉宾、重庆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丁炜表示。
在他看来,高等院校是开展技术创新的主阵地,以推进校地融合为切入点,长寿区应探索形成政府主导、校企参与、行业指导的合作机制,围绕产业、企业发展需求,推动校企联合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打造一批联合实验室、中试基地,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三链”融合。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刘雨辉则对长寿生物医药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他说,当前,陆军军医大学正在从事人体抗衰方面的研究,并在临床保健、预防干预等方面取得了成效,未来双方可围绕大健康产业探索更多合作。
譬如,依托长寿区正在推进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未来双方可探索打造一个人体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打通医院、医保、商业健康险的数据共享,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何维均则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支撑,他建议长寿区政府应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组织中青年科技人才的联系服务和工作覆盖,强化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十万英才聚长寿”等人才品牌,为青年学者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平台,激发更多创新创造活力。
当天,青年人才还围绕“City walk中国长寿城”品牌打造建言献策, 该品牌旨在推动青少年国际交流、拓宽青少年国际视野,向国际介绍中国大美长寿城。
编辑:何维 主编: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