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让天然气与蛋白质画等号?全球首个荚膜甲基球菌蛋白规模化生产基地就在长寿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刘翰书李雨恒

2025-08-14 23:19

天然气与蛋白质有什么关系,二者如何产生关联并画上等号?8月14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长寿经开区,在园区的一家企业找到了答案。

“我们采用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熊维江说,他们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新型蛋白质资源生产的企业,也是全球首个荚膜甲基球菌蛋白规模化生产基地。这是一种利用天然气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新型单细胞蛋白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鱼虾等水产饲料。

▲2025年8月14日,长寿经开区,记者团走进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进行采访调研。记者 李雨恒 摄

天然气如何生成蛋白质?

“我们在专门的发酵装置内,利用天然气‘喂养’细菌,细菌长出的‘肉’,就是最终的微生物蛋白,呈粉末状。”熊维江告诉记者,这项技术既是对天然气资源的创新利用,而且荚膜甲基球菌蛋白生产过程清洁绿色,仅耗费极少的水资源,比传统蛋白原料对海洋、土地和水资源的依赖度还小,且不占用人类食物链资源,不破坏海洋渔业资源。

他以占地面积83亩的厂区为例介绍,年产2万吨的单细胞蛋白质达产后,每年产出的蛋白质当量相当于100平方公里土地种植大豆产出的蛋白当量,或相当于4万到6万吨海洋鱼类资源生产的鱼粉蛋白。而且与天然气作为燃料的传统用途相比,利用天然气生产单细胞蛋白可减少约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生产过程中的发酵和固液分离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且固液分离后的液体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于发酵工段,废水排放量非常少。

据了解,这家公司生产的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于2024年经农业农村部批准为新饲料原料,并增补进《饲料原料目录》,同年取得《饲料生产许可证》。未来,该公司将持续深耕新型蛋白质领域,逐步向宠物饲料及可食用蛋白质资源方向拓展。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邹密 主编: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