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建设渝东北川东北重要增长极 开州将成为库区第二座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罗芸 李雨恒

2024-10-12 10:30

▲10月12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开州区)现场。记者 李雨恒 摄

▲10月12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开州区委书记蒲彬彬介绍相关情况。记者 李雨恒 摄

▲10月12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开州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杨宏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李雨恒 摄

▲10月12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开州区委副书记陈华东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李雨恒 摄

▲10月12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开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黄成涛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李雨恒 摄

10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第28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开州相关负责人围绕“建设渝东北川东北重要增长极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开州力量”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开州地处川渝东北、三峡腹心、秦巴腹地,是共和国一代军神刘伯承元帅的故乡,古有“汉土丰盛”之富庶,今有“刘帅故里·丰盛开州”之美誉。近年来,开州用好“丰”的资源,集聚“盛”的态势,提升“开”的格局,朝着“金开州”向“新开州”目标加速蝶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开州力量。

开州区委书记蒲彬彬介绍,该区发挥地处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四大都市几何中心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万达开统筹发展和万开云同城化为重点,打造牵引带动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开州打造交通和城市“两大”硬支撑,围绕共建万达开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动铁公水空成网络,交通运输物流成体系,万达开云半小时通勤成一体,东西南北四向直联成枢纽,协同万州、达州建设“双城经济圈”东出北上的开放门户。围绕共建区域城镇组群大城市,发挥“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独特魅力和万达开云连接带作用,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推进“小县大城”试点,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开州致力打造绿色和创新“三区”大产业,发挥独特资源禀赋和良好生态优势,坚持向绿、向高、向新而行,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源,做大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构建“粮油、生猪、水果、中药材、蔬菜”五大百亿级生态特色产业集群,让开州产“寿光菜”不断丰富川渝市民“菜篮子”,让开州春橙跨越山海香飘“一带一路”;建设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深化“大抓工业、大抓招商”行动,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持续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努力建设支撑强、产业优、智能足、亩产高、绿色底的三峡库区“智造重镇”;建设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帅乡红色研学、汉丰湖蓝色度假、雪宝山绿色康养、乡村金色体验“四色旅游胜地”出圈出彩,让汉丰湖度假区成为观享顶级赛事、畅享花样玩水、悠享静谧时光的“标识名片”,让雪宝山森林公园成为看日出云海、赏高山彩林、攀悬崖天路的“诗和远方”。

到今年底,开州将成为库区第二座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为建设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山水公园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到2027年,该区经济总量、城市体量、交通流量居于区域第一方阵,经济发展质量、城乡建设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处于区域一流水平,高质量发展影响力、带动力、贡献力进一步提升,GDP和工业体量双双进入千亿级。

开州50万人常年在外就业创业

返乡创办实体3.6万户,投资金额超350亿元

开州是劳务输出大区,50多万人常年在外就业创业,其中在外开商企业超过6万家、资产资本超过3000亿元;与此同时,在外开州商人也积极返乡创业,创办实体3.6万户,投资金额超350亿元,形成“后顾无忧安心创业、百鸟归巢返乡兴业”的良好局面。

区委副书记陈华东介绍,近年来该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外人员联系服务工作,制定服务在外人员的8个具体办法、54项规定动作,并在30个省市区建立开州区在外人员联系服务中心,同步组建流动党组织、异地开州商会、异地妇联组织、异地团组织等116个,实现开州人在哪里、联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与此同时,该区健全完善闭环落实机制,对开州在外人员反映的诉求、提供的信息,构建“收集、交办、处理、回复、销号”工作闭环;对引荐的项目、投资的项目,构建“接触、洽谈、签约、落地、销号”工作闭环,全力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组织开展乡情大会、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演晚会、“雁BA”篮球友谊赛等系列活动,情感联系更频繁、服务载体更丰富。

开州还聘请了156名在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围绕开州所急所需提出“金点子”600多条;选聘2000余名在外老乡作为招商专员牵线搭桥,广大在外开商、客商返乡创办实体3.6万户,协助引进企业79家,带动就业超25万人。

“全区3963平方公里大美开州的每一寸土地都很美”

开州建成了全市滨水线最长的环湖生态公园

开州“山在城中、城在湖中、人在山水中”,是一座全迁全淹的移民城市,也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山水城市。开州区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杨宏介绍,开州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深藏于山区、库区一张高颜值的大城名片,它美在本底、美在自然、美在全域,“全区3963平方公里大美开州的每一寸土地都很美”。

为了推动山水田园城市建设,开州采取了四大举措。

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致力于“全域美”“美全域”。面上,该区坚持城乡一体规划、统筹管理;线上,依托开州独有的自然禀赋,依托自然山系、河流水系,全面构建山水公园城市大客厅的绿色空间布局;点上,着重围绕国家最美河湖汉丰湖,构建了汉丰湖城市带260万平方米。同时该区还在40个乡镇全域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大美开州“山、水、文、城”的城市气质和城乡气质格局形成。

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肌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城乡格局。开州在推进山水田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开州的盛山美景、开州故城成为网红“打卡地”,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乡的“文体旅产城景”深度融合方面下足功夫,“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在大美开州得到了实现;立足数字化、智能化探索在开州建未来城市、未来乡村、未来社区。

坚持走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之路,让城市更安全、更具韧性。开州推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了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城市运行中心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对城乡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保生态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目前城区的内涝积水点消除比例达到100%,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点达到88%;海绵城市面积占到了52%,在全市也是走在前面。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提升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开州建成了全市滨水线最长、面积超260万平方米的环湖生态公园,打造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美好空间。同时,在公共服务方面,在就业、医疗、社区服务保障、居家养老、“一老一小”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文脉之城、运动之城、生态之城、湖光之城

开州汉丰湖环湖文旅业态日渐丰富

开州依托汉丰湖独特资源,以创建汉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先导,一体推进建设文脉之城、运动之城、生态之城、湖光之城,促进该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开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黄成涛介绍,该区将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度假产品,常态化办好“水上欢乐季”系列活动。

对此,开州将历史底蕴融入城市灵魂,着力建设文脉之城。今古开州,文武帅乡。刘伯承元帅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思想品格,早已融入开州人民血脉,为传承好、发扬好刘帅崇高的革命精神,全面改陈布展刘伯承纪念馆和故居,全新亮相周都村红色研学基地、红色村史馆,开州故城以“故”为名,再现盛山堂等汉唐明清建筑,讲述开州千年文化。

将水上运动注入城市脉搏,着力建设运动之城。帅乡帅湖,开心开州。依托汉丰湖的水资源优势,以打造一批具有国家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品牌的赛事活动为目标,常态化开展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龙舟邀请赛、国际摩托艇赛、游泳公开赛、钓鱼大赛、山地越野摩托车赛等多项竞技和群体运动赛事,体育品牌更加响亮。汉丰湖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重庆唯一的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将生态理念嵌入城市肌理,着力建设生态之城。绿色开州,生态织锦。开州区始终坚持把汉丰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环保的重中之重,锚定“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建设目标,针对汉丰湖不同类型消落带湿地的特点,梯次实施“鸟类生境、林泽、基塘、生态保育”四大消落带系列湿地生态工程,拥有1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19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每年到汉丰湖越冬的候鸟达20余种2万余只,是各种生命栖息的理想之地。

将创新活力植入城市脉络,着力建设湖光之城。活力开州,物阜民丰。开州区紧扣“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一体消费,加快建设开州金街、平桥金街等城市核心商圈业态升级,提速歇马、丰泰等城市新区商业功能设施完善,截至目前,环湖休闲带拥有夜间经营主体333家,文旅行业经营主体253家,其他各类经营主体186家,环湖文旅业态日渐丰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下一步,开州将全力创建汉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度假产品,常态化办好“水上欢乐季”系列活动,持续唱响“帅乡帅湖开心开州”品牌。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传勇   主编:周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