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辄投诉”到“商量着一起干” 党建统领让石桥铺街道老旧小区焕发生机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刘翰书

2024-07-25 12:17

用公共收益新建车位缓解停车难;老旧小区维修改造有了资金来源;企业家属区引入了物业服务公司……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拥有49060户居民、140900常住人口、各类小区79个,长期以来,由于建筑年代久远、规划设计不尽合理、物业服务质量较低等原因,导致辖区不少小区物业矛盾纠纷频发。

▲通过投入公共收益资金,美茵河谷小区不仅缓解了停车难,还拓宽了进出道路、消除了过往安全隐患。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供图

得益于党建统领物业治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石桥铺街道物业治理步入良性循环。遇到什么事,居民们的习惯也从“动辄投诉”向“商量着一起干”转变。2022年以来,街道收到居民有关物业投诉呈连年下降趋势,2023年下降5%,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0%。

打通“拦路虎”一举多得 小区新增80个车位

“停车难一直是我们小区的一块心病。”陈雪梅是石桥铺街道张坪社区美茵河谷小区居民。该小区有上千户居民,入住已20多年,由于早年规划不足,随着业主车辆增加,车位配备严重不足,近些年业主在小区见缝插针地乱停乱放不说,还常常因为抢车位起矛盾,有时甚至不得不把车停到几百米外的公共停车位去,大家对此颇有怨言,不时向社区反映问题。

今年初,美茵河谷与锦樾峰境两个小区之间一条200米长的市政道路与城市主干道打通,此举不仅让小区居民又多了一条出行通道,还缓解了小区停车难,消除了过往安全隐患。

原来这条道路靠近美茵河谷小区后门位置,有一处绵延20余米的边坡堡坎,当时就有居民提出“何不趁修路的机会,推平边坡堡坎,拓宽小区内部道路、新增停车位”的建议。

“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我们立即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及物业一起召集居民议事,听取他们的意见。”张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袁野回忆,这一提议很快得到小区业主的认可,也得到街道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大家一致同意推堡坎、建车场。很快,美茵河谷业委会就从公共收益中支出70万元,在原来边坡堡坎平整得来的空坝上,修建起拥有8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

“小区建起党支部、业委会积极作为,凡事也有个承头的了!”陈雪梅所住的7栋就紧邻新建停车场,在她看来,虽然投入了70万元,但新增的80个车位一年就可以产生10余万元公共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老旧小区有了“资金池” 居民主人翁意识增强

“张书记,他屋头漏水是房屋年久失修造成的,不该扭到我来扯噻!”

前不久,兰花小区居民刘冒伦又因为房屋漏水,和楼下邻居闹到石桥铺街道兰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东这里。

“放心,你们这个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小区专门安排了近50万元,用于消防设施改造和房屋补漏。”张东所说的,并非宽慰的话。

记者了解到,兰花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九龙坡规模最大的农转非安置小区,有196个单元楼、常住人口13000余人。由于建筑设计标准不高、加之年久失修等原因,导致小区房屋漏水、管网堵塞等情况时有发生。

“小区没收物管费,更没大修基金,以前的修修补补全靠财政补助,小区自身没有半点造血能力。”张东告诉记者,依靠财政补助进行日常修缮,存在申请审批环节多、资金到位周期长等问题,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往往只能暂时搁置。

近年来,兰花小区居民在社区党委引领下,增强了居民主人翁意识,大家参与自治热情高涨。为让小区拥有“造血能力”,小区设置道闸、规划车位,还建起一条有50多个摊位的“创业街”,通过这些收益帮助小区形成“资金池”。

“收益来之不易,更要用在刀刃上。”张东说,小区所有收益都要按照“五议三公开”的原则安排使用。比如,2022年他们动用公共收益完成了小区公区监控摄像和维修了196个楼栋单元的门禁;2023年利用资金进行了小区部分管网升级改造和绿化美化;今年他们还将借助资金启动消防设施改造和房屋补漏。

从“有事找厂里”到“有事找社区”,再到“有事一起干”

位于石桥铺街道白鹤社区的重庆中建机械制造厂家属区有14个楼栋、658户居民、1000多常住人口,其中以老年人和租赁户居多。

“小到家里电灯不亮、水管漏水,都是找厂里解决。”白鹤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英介绍,这些楼栋建筑年代跨越半个世纪,既有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筒子楼,也有修建于20多年前的单元楼,设施陈旧、环境脏乱、私搭乱建等问题尤为突出,加之没有物业管理,长期依靠托底维护,居民依赖思想严重。

前些年,作为国企分离移交的“三供一业”老旧小区,中建厂家属区的管理由厂里移交至白鹤社区。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的旧面貌,社区通过召开小区院坝会、现场走访等形式,充分发挥小区党员代表的作用,选出7名业主代表,共同商议引进物业服务公司入驻小区开展生活服务。

“大家看看周边那些小区,再看看我们的居住环境,再不引进物业服务公司,情况只能每况愈下。”井晓莲是中建厂退休职工,也是家属区居民,她介绍,在商议引进物业服务公司入驻小区时,居民产生了分歧,因为经过测算,要服务好中建厂家属区大小规模的小区,每月至少需要5万元,现实却是658户居民只能收到3万元费用,大家担心花了钱看不到效果,又担心引进的公司后期因经费不足难以为继而中途撤场,留下一个烂摊子。

“我是党员,我带头签字。”井晓莲告诉记者,经过与社区党委商议,结合大多数居民意见,他们决定就以3万元每月的标准,引进物业服务公司,后者也通过优化人员配备、合理设置岗位,让小区得到有效管理维护,不仅外部环境变美了、设施得以及时维护修缮,邻里关系也更为融洽。

“以前,居民习惯‘有事找厂里’,移交之后习惯‘有事找社区’,现在他们是‘有事一起干’。”李英说。

编辑: 何维   审核: 周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