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力学治沙”技术让矿山变良田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左黎韵

2024-07-24 11:27

近日,记者在涪陵区珍溪镇杉树湾村采访时看到,成片的水稻田绿浪滚滚,在蓝天下尽显蓬勃生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处落凼深沟,四周山石裸露,寸草不生,还有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经过治理后的花园式矿区。受访者供图

2020年,涪陵区启动矿山综合治理,负责矿区开采的恒昇大业边开采、边修复,边造田、边造景,建设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最终与高校联动,运用“力学治沙”技术修复矿坑,打造出适宜发展现代农业的高标准农田。

数十次“手术”后,矿坑变土地

早在2016年,涪陵区便对长江岸线进行了统筹规划,划定了矿石开采区、禁采区。被纳入定点开采范围的杉树湾村,吸引砂石龙头企业恒昇大业进驻打造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总投资20多亿元,矿山年产能达1850万吨。

“原来这都是鸡窝地、巴掌田,农业种植产量低,效益差,村民收入结构单一,大多只能外出谋生。”村支书张彦介绍,恒昇大业在此开矿时,村民也担心矿山开产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然而,恒昇大业自2020年起对生产矿山进行边开采、边修复,边造田、边造景,制定了全生命周期矿山生态重塑方案。项目初期,通过清理危石、分级放坡、修理高陡边坡,施工队对矿区进行地形重塑,在实施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手术”后,一块块宽阔平整的良田被平整出来,工人们种上庄稼,复垦还林。

每亩地修复成本高达十几万元,资金成难题

但是,随着工程深入,技术团队发现整个山体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不保水,不保土,撒播的种子根本无法在石头山上发芽生长。

为了让作物正常生长,他们先用混凝土在矿坑中浇筑了防水层,再垫上厚厚的土工布,彻底解决地势沉降、漏水等难题。山上土层薄、土壤贫瘠,他们就从山下购买有机土,一层层回填到矿坑里,形成肥力丰富的耕作层,通过“护、整、填”等治理手段,逐步恢复矿区的土地功能。

2021年初,占地面积约20亩的1号矿地完成修复,曾经的“乱石窝”变作大片平整的耕地,恒昇大业聘请周边村民栽种水稻,开垦出矿区里第一块试验田。

第一年水稻就长得很好,平均亩产510公斤。尽管修复效果不错,但高昂的成本让开发企业犯愁。据统计,恒昇大业一期仅修复12.5亩矿山,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算下来,每亩地的修复成本就高达十几万元。

“如果不购买覆土,修复成本不会这么大。”恒昇大业相关负责人史炯直言,他们回填的土壤以有机富硒土为主,适宜当地水稻、玉米、红薯等优势农作物生长,不仅售价高,运输费用也不便宜。

随着项目的实施,要修复的矿坑面积越来越大,当一笔笔动辄上千万的治理费用不断叠加时,资金成为难题。

“力学治沙”技术介入,修复成本直降3/4

解题思路的打开,始于一场校企间的“双向奔赴”。2022年4月,重庆交通大学团队带来了“沙漠土壤化”技术,在2号矿地修复中,他们运用这项技术,将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渣改良成土壤。

矿山开采的废渣原是一把把松散的石粉,轻轻一捏就散开了。力学治沙的“密码”,是使用植物粘合剂给沙子之间施加某种约束关系,从而让沙子获得土壤一样的力学特性,拥有存储水分、养分和滋生微生物的能力。在此之前,重庆交通大学的这项技术,就先后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川阿坝州等地取得成功。

然而,与沙漠里的沙不同,石粉中矿物质含量较高,不容易粘合。通过反复摸索,科研团队不断改变成分配比,调制出专门针对矿区修复的粘合剂;石粉回填矿坑后,再借助旋耕机,让粘合剂与石粉充分搅拌,再添加一些有机肥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石粉渐渐有了土壤的颜色,他们试种了几十亩油菜,亩产达到两三百公斤。

“运用这项技术,每亩地的改造费用不到原来的1/4,而且改造周期短,对场地、自然环境要求不高。”史炯说,几年来,他们将矿坑变作良田,累计治理面积达500余亩。

利用矿区改造的现代化农田,恒昇大业因地制宜种植了一片片水稻、青菜头、油菜等,“换装披绿”的矿区发展起农旅融合产业。

石头记体验馆是矿区内最热门的景点,阳光玻璃房里,各种蕨类植物郁郁葱葱。体验馆通过展板布景,还原了矿山开采修复的全过程,还会定期举办主题活动。

“小朋友们对矿山开采很感兴趣,常常在体验馆内流连忘返。”史炯说,不断涌入的人群,也为矿山旅游开辟了新模式。

恒昇大业注册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推出了生态大米、榨菜礼盒等农特产品,开通了“石头农场”抖音公众号,定期发布矿山视频、农场风光。

“一袋5斤的大米就能卖30多元。”史炯说,因为没有施加化肥、农药,矿山的农产品很受欢迎。

编辑: 何维   审核: 周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