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成渝故道|从“山歌响起的地方”到千年古镇,资中文化之旅精彩纷呈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1-21 11:21

11月18日至19日,“成渝故道旅游风景道”采风活动走进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成渝两地媒体记者深入资中县,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探秘之旅。

资中文庙:千年文脉的守护者

资中县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两千多年的建县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最著名的当属资中文庙。

▲资中文庙大成殿

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历经多次迁建,最终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迁至现址。文庙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达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万仞宫墙、洗墨池、大成殿等,均覆以琉璃瓦,正脊饰以宝鼎、蟠龙,展现出南方古建筑的独特韵味。

资中文庙有多个“一绝”,比如庙内的七孔照壁,壁间镂空壁塑,图案精美,雕刻的是鱼跃龙门的故事,不同的是,这里的鲤鱼换成了资中盛产的鲇鱼,极具地方特色。

文庙内藏有清康熙至光绪八位皇帝书写的匾额、全国在大成殿内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此外,明成化年间“御制重修孔子庙碑记”、清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尤为珍贵,文化价值极高。

与文庙隔街相望的还有一座资中武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历经多次修葺,保存完好,庙内供奉着关羽、关平、周仓等神像,是忠义精神的象征。资中文庙、武庙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

“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资中县的新名片

要说资中近期最具人气的地方,肯定是“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这个广场位于资中县重龙镇滨江路中段,占地约12亩。今年7月,资中籍著名音乐家刀郎在此录制“山歌响起的地方”演唱会,并于8月30日晚上在腾讯视频号播放,约6000万观众观看、7亿人次点赞。这里因此成为众多歌迷热门打卡地,资中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于8月底建成音乐广场。

▲“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

广场内设有古城门、时空门、音乐喷泉等景观,并配套有旅游厕所、绿化设施及消费场所,集历史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自刀郎演唱会后,这里已举办多场文化惠民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成为资中县的新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广场地处成渝古驿道“珠江驿”和古资州城门“达江门”之间,广场一侧的古城墙后,就是成渝古道“东大路”。据资中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曹永胜介绍,道路两侧现存的建筑多为清晚期或民国时修建,资中县已经将这条街列为历史文化街区,即将启动保护性开发。

资中木偶戏:国家级非遗的生动演绎

在对资中县木偶剧团的探访中,媒体记者深入了解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资中木偶戏以中型杖头木偶为主,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有上百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遐迩。

据资中木偶剧团工会主席杨武介绍,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包含了两项“非遗”:首先是木偶的制作,其选材考究、制作复杂、做工精细,制作成型后的杖头木偶神形兼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其制作工艺于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首批非遗代表性项目;而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表演,更是独具特色,由表演者操纵木偶的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扦(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是资中的一张名片,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戏剧扩展性项目名录,这不仅是对这一传统艺术的肯定,也为资中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内江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昱汝展示资中木偶表演

资中木偶剧团自1953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目前剧团的木偶戏传人已发展到第九代,剧团不仅保留了传统经典剧目,还不断推出新作品,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剧团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将资中木偶戏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罗泉古镇:盐茶古道的记忆

资中探访之旅的最后一站是罗泉古镇,其始建于秦朝,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

罗泉古镇因盐而兴盛,其产盐历史比盐都自贡还早500多年,加之地处资中、仁寿、威远三县交界的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商贸重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古镇现存明末至民国年间有科考和观光价值的民居、祠堂、庙宇等建筑约3.2万平方米。

▲罗泉古镇盐神庙

罗泉有全国唯一的盐神庙,该庙始建于清朝,建筑集合了儒释道三教建筑的风格,是罗泉古镇曾经辉煌的重要标志。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正殿屋顶的群龙嬉戏抢宝图,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此外,城隍庙、胡范渠书院、罗泉会议会址、罗泉绣楼、盐茶古道、子来桥、三星桥等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分布于古镇各处,记录着罗泉盐业、商贸的辉煌历史。行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商贸繁荣、人文荟萃的时代。

(文图/徐梅)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陈磊   主编:胡东强      审核: 李苒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