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档案事业展望:从“体系建设”到“能力建设”的转型
2025-03-20 14:03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档案事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历史文化记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十五五”时期全国档案事业应在巩固“十四五”时期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指引,实现从“体系建设”到“能力建设”的转型。
“十四五”时期“体系建设”的成就
“十四五”以来,全国各地档案部门按照《“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设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档案事业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首先,夯实发展基础,构建档案工作大格局。全国档案系统以“四个体系”(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协调发展为整体框架,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聚焦数字转型,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各地区各单位积极实施档案信息化强基工程,档案数字化率显著提升,档案数据化有序推进,档案数字资源管理与服务持续优化。再次,强化赋能效应,贡献强大档案力量。各级各类档案部门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档案利用服务,档案开放程度更高,档案利用手段更加先进,为国家、社会和组织各项建设事业贡献了强大档案力量。
同时,“十四五”时期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还存在内向发展导致协同不足、整体发展韧性不足、档案赋能作用未被充分释放等问题,亟待在“十五五”时期予以改进和提高。
“十五五”形势对“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十五五”时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深度调整,国际竞争和国家之间博弈日益加剧,通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为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建设要求。
第一,“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档案部门应不断提升融入能力。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数字经济、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国家文化数字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要求档案部门应提升战略融入、业务融入能力,更加主动融入国家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一方面,全面记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过程和成果。另一方面,全力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档案服务。
第二,“法规政策的完善”要求档案部门应不断提升执行能力。近年来,档案法规标准建设和政策设计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颁布,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这要求档案部门应聚焦执行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配套的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建设,提高基层单位的执行能力,加强执行的监督与评估,全面提升档案部门的整体执行效能,确保法规政策落地见效。
第三,“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要求档案部门应不断提升应用能力。随着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的加速建设,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的收集保管、开发利用和安全保障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这要求档案部门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强化人才储备和知识储备,全面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为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第四,“公众需求的多元”要求档案部门应不断提升服务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公众对档案资源开放共享、智能服务和创新利用的期望持续提升。这要求档案部门应高度重视公众的需求变化,优化服务模式和手段,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响应度,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十五五”时期“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站在建设档案强国的新起点上,“十五五”规划时期应从以“体系建设”为核心转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全面谋划和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应着重关注以下3个关键点。一是内外环境的适应。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原来以“四个体系”建设为框架的档案事业需要从“静态框架”向“动态能力”转型。不仅要关注“四个体系”的存在形式,更要注重其价值实现与功能发挥。通过增强对外部环境的灵活适应能力,使“四个体系”更敏锐地响应变化,确保档案事业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动力。二是价值定位的重塑。档案事业需要以更高阶的目标为导向,聚焦价值重塑与功能升级,从“存在价值”向“功能价值”转变,实现从“搭好舞台”到“成功演出”的跨越。这意味着要更加注重“四个体系”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三是执行效能的提升。“十五五”规划应更加注重实际行动力和执行力,以确保从规划蓝图到实施效果图的切实转化。通过全方位的“能力建设”,推动“体系建设”从外在形式向内在实质、从“完善设计”至“完美执行”的深入转变,全面提升“体系建设”的质量、效能和可持续性。这3个关键点将推动“十五五”规划引领档案事业从“体系建设”的基础阶段向“能力建设”的优化阶段迈进,全面提升档案事业的适应力、执行力和创新力,为实现档案强国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十五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应以“能力建设”作为主要着力点。在发展目标上,通过全面推进能力建设,实现从传统体系向高效能体系的转型升级,推动档案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突破式发展,建设档案强国。在主要任务上,“能力建设”应该体现在“四大业务能力”(档案治理能力、档案资源管控能力、档案利用服务能力、档案安全保障能力)、“三大支撑力”(技术支撑力、产业支撑力、人才支撑力)和“两个外向力”(文化传播力、国际影响力)等各个方面。具体来说,在业务层面,通过强化档案治理能力,提升政策执行力和协同发展效率;增强档案资源管控能力,实现档案资源的精细管理与高效整合;优化档案利用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精准化需求;夯实档案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安全可控。在支撑业务层面,以技术支撑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与服务中的深度应用,以人才支撑力提升档案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以产业支撑力提升档案事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力。最后,在外向发展层面,通过增强文化传播力,不断促进档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档案事业在全球治理和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
“十五五”规划时期,档案部门应从以“体系建设”为核心转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谋划和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徐拥军,加小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