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古桥之冠——正阳桥
2025-04-01 15:02
▲20世纪80年代的正阳桥(来源:南川交通志,现藏南川区档案馆)
正阳桥位于南川区峰岩乡与民主镇、骑龙镇三乡镇交汇处的大溪河,小地名“合口河”,该桥横跨大溪河,是南川的第一大桥,其规模宏大、建工精巧,被誉为同类型桥梁之冠。据《南川县志》记载,“正阳桥位于县城北45公里峰岩乡正阳村合口河,为涪南边界交通要道。”
▲清道光《南川县志》中的正阳桥图(现藏南川区档案馆)
正阳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道光十六年(1836年),正阳桥被洪水冲垮。由于桥毁,商旅行人无法渡河,十分不便。清同治九年(1870年),贡生钱光斗,绅士夏钟山,王广田,建桥大师陈永恩等合谋倡募在合口河处重建一座石拱大桥,共募得铜钱一万三千缗,诸倡首者垫支五千缗。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官民踏桥验工,落成庆典。《正阳桥碑记》载:“桥身高八丈,长四十一丈六尺,宽二丈四尺六寸。” 用现代的长度计算,桥宽7.2米,桥孔跨度中部为24.3米,左右为16.1米,桥身全长81.5米。又经两年时间做桥栏、桥面、桥头亭阁,刻碑等装饰工程,至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历时7个寒暑,总耗资三万余缗,人工上亿个,捐资者近万人。
▲举人王应元题书的“正阳桥”(陈渊拍摄,现藏南川区档案馆)
为何取名“正阳桥”?《正阳桥碑记》记载,“肇始月,有神降其地,诸君以名请题曰正阳。序值二分,旭光初生,正照桥身,穹谷中乃有此奇境耶!开辟以来,创有此举,神之阳相,理或然矣”。竣工踏桥时旭光初出,正照桥身,谷中出现奇景,倡首们以名“正阳”,并请举人王应元(冷水关乡人)题书桥名“正阳桥”。
▲正阳桥碑记(陈渊拍摄,现藏南川区档案馆)
正阳桥三字石碑的背面为镂空雕刻的龙头,高2.5米,口含宝珠,昂首凌空,张牙舞爪,栩栩如生。龙身雕刻于桥身下,龙尾则出于靠下游一面的石栏板后,亦是镂空雕刻,有摆动飘逸之感,宛如游龙穿桥而过,趣味颇佳,真乃匠心独具。
▲“正阳桥”石碑背面的镂空龙头(汪新拍摄,现藏南川区档案馆)
据《正阳桥碑记》载:“正阳桥总掌大墨监理工匠募化结缘首人(南邑)陈永恩”。陈永恩何许人?陈永恩,生于1819年,南川柿子坪人,石匠,技艺超群,一生致力造桥十余座,声名远播。陈永恩倡议“量力输金,工成取偿”,并自己变卖田产垫纳三百金。工程进入后期,资金缺口甚巨,他便环游邻县“色益和,群益婉”游说捐资。之后他又以银制大小响铃若干,挂于胸前游走叫卖:“买响铃子孙得福,小铃五金,大铃二十金,最大者五十金”。很快集结万余金。大桥建成,人皆取偿获息,他却弃而不取。其后,陈永恩又多处建桥,劳不受酬,垫不取偿。终因积劳成疾,于光绪庚寅年(1890年)病故,享年七十七岁。
▲位于南川城区半溪河畔的陈永恩雕像
从前的合口河地势险峻,两岸峭壁千寻,河中水势汹涌,怒水冲撞,溅沫十丈,古人虽多次架设木桥或石平桥,但一遇洪水,桥梁冲毁,交通中断,行人苦不堪言,且多有落水丧身者。《正阳桥碑记》载:“而山中贫民,老雅妇女力能胜十斤以上者,负载煤铁炭矿油酒以谋活计而于是者,日以数百计,山既硗确,穷瘠异常,道途率荒弗活,桥梁尤坍圯欹窄,不可以渡。每山水骤发,瞬息高寻丈,两岸复无市肆可驻足,以故行人之趋渡而厄于此者,岁以千计。桥之下巨石累累,撑拒河心,怒水矶上,飞流溅沫,若斗雷霆,半里陡落深潭,浊浪掀翻,旋天转地,溺者到此,万无生理矣!”正阳桥建成后,大大地方便了行人,峡谷堑涧变通途。正如《正阳桥碑记》述:“鞭山驱石,梯云口,人之请诚询无所不至哉!从兹利济,卜千百年,而倡仪诸君之泽与山并古矣”。从此,合口河人流兴旺,物流昌盛。不久,依桥建起了三王庙、观音庙、戏楼、铺面。桥头两岸民房也星罗棋布,自然而然形成了集市。集市半公里,逢一、四、七赶过路场。清末民初,正阳桥一派繁华景象。
▲20世纪90年代的正阳桥(现藏南川区档案馆)
20世纪90年代末,在大溪河上游的鱼跳修一所电站,汹涌澎湃的大溪河被电站大坝拦腰截断,正阳桥因此而淹没。为了能让“正阳桥”的文物得到搬迁保存,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情况下,当地村民用最原始的办法,将部分重要石碑通过由无数木棒、木板搭成的简易路道,搬迁到桥头右岸山顶岩口,供世人参观欣赏。据史资记载修桥碑刻共有18块,现存的12块石碑全部被搬迁到山顶,其中11块是修桥碑记,1块是维修庙宇的碑记。12块碑刻大小高宽一致,都是完整石头制成,高2.8米,宽1.4米,厚30公分。
▲当地村民在转移正阳桥的石碑(现藏南川区档案馆)
枯水季节正阳桥露出水面,阳光照耀三拱如虹,拱立倒影在水中犹如一幅山水画。桥的上游已停止船行,桥的下游偶有渔船往返。桥面和桥头以及桥的两岸被水淹后留下的痕迹犹为刺眼,又是一幅沧桑的景象。与水淹前不同的是桥头两岸的民房、庙宇、修桥碑记等没有了,当年古道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
▲枯水季节重新露出水面的正阳桥(陈渊拍摄,现藏南川区档案馆)
如今,作为南川古桥之冠的正阳桥已成为南川人民永久的记忆!幸运的是,每到枯水季节,正阳桥仍会重现世间,人们依然可重睹它的真颜,欣赏其精湛的工艺和绝美的古韵。
(蓝晓)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