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塑料过冬”引热议!聚酯纤维无处不在,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1-28 11:06

“古人穿的是绫罗绸缎锦绣纱,现代人是聚酯纤维带火花,可乐雪碧娃哈哈。”

“古人说,我本一介布衣,而现代人说,我本一介塑料衣。”

……

最近,“一身塑料过冬”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不少网友对着衣柜里的冬装犯了嘀咕:无论是羽绒服、棉服,还是摇粒绒外套,水洗标上都少不了聚酯纤维的身影。

于是网友们笑称:“原来我穿的不是衣服,是行走的塑料瓶。”

还有养宠一族调侃自己:“天气越来越冷了,一身聚酯纤维的我,怎么敢触碰100%纯猫毛的你。”

聚酯纤维在冬装面料上的应用度真的广泛吗?聚酯纤维的本质究竟是不是塑料瓶?

摇粒绒、珊瑚绒、牛奶绒……

聚酯纤维在冬季衣物中几乎无处不在

11月27日,潮新闻记者走访杭州多家服装店、配饰店,随手翻看秋冬衣物的成分标签后,发现聚酯纤维的出现频率很高。

在某运动品牌店内,记者随机查看了两件棉服的水洗标。标价均为1000多元的两款棉服,里料、口袋里料、填充物均为100%聚酯纤维。

▲某运动品牌的棉服,成分表里有聚酯纤维。记者 金檬 摄

在多个快时尚品牌店内,不少冬季保暖外套的成分表中,聚酯纤维也排在首位,有的还会与腈纶、锦纶、氨纶、羊毛等混纺。

比如,作为年轻人冬季“新宠”的摇粒绒、仿羊羔绒以及仿毛领等,主要成分就是聚酯纤维,有的还标注“可再生聚酯纤维”;一件毛衣的成分含量为54%聚酯纤维、38%腈纶、7%绵羊毛、1%氨纶。

▲摇粒绒外套。记者 金檬 摄

一家配饰店的“C位”,摆满了应季的帽子、手套,毛茸茸的手感接近羊毛面料,不过,记者看到,它们的面料成分大多也为聚酯纤维。

此外,有的家居服、睡衣的面料使用的也是聚酯纤维。比如,法兰绒、珊瑚绒、牛奶绒等面料,就标明了100%聚酯纤维。

▲不少仿羊毛帽子的成分为聚酯纤维。记者 金檬 摄

“现在纯棉、纯羊毛的厚外套占比不是特别多,因为成本高、难打理。”一位从业多年的服装导购告诉记者,聚酯纤维成本相对更低、弹性好、不易皱,而且现在的技术很成熟,可以通过不同工艺做出仿羊毛等各种质感,保暖性也不错,是很多冬季衣物的主要成分。

作为长期从事合成纤维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烨向记者表示,聚酯纤维在服装面料上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因为在合成纤维中,聚酯纤维的使用量最大。比如,抓绒、摇粒绒常用作户外保暖外套,珊瑚绒可以制成地毯等,这些产品都是聚酯纤维的成分;还有的羽绒服外层面料、仿羽绒制品、人造棉服、户外防风外套等,也都是用聚酯纤维做的。

聚酯纤维=塑料瓶?

其实它是“性价比之王”

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里,聚酯纤维是“低端”的代名词,人造纤维的地位也常居于天然纤维之下。

有网友说,塑料瓶的主要成分是聚酯(PET),聚酯纤维本质上就是塑料瓶子。

更有网友形容,羊羔绒是仿羊毛的塑料瓶子,珊瑚绒是做了拉毛工艺的塑料瓶子,牛奶绒是加了柔顺剂的塑料瓶子……

诚然,如今有一些服装面料使用的是再生聚酯纤维,溯其源头,可能来自回收的塑料瓶。但将二者直接画等号,可能并不科学。

陈烨解释道,塑料瓶经回收后,会经过一定的处理流程,再通过纺织工艺做成聚酯纤维。

“虽然聚酯纤维和塑料瓶都是聚酯大家族的成员,但规格并不一样。用在面料里的,是用纤维级的聚酯切片来纺织的,而用在瓶子上的,是瓶级聚酯切片。此外,两者在分子量、结晶度等方面都有差异。”他说。

▲摇粒绒外套的成分为聚酯纤维。记者 金檬 摄

聚酯纤维的发明较早,纺织工艺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技术革新与迭代,不少聚酯纤维面料的性能甚至比天然纤维更胜一筹,在穿着体验上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陈烨表示,用于服装的聚酯纤维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回弹力好、耐光性好、抗皱、易洗快干等优点。“通过不同的纤维规格,可以做成保暖面料、仿羊毛织物等,还可以做得像羊绒一样柔软。”

▲仿毛领的成分为聚酯纤维。记者 金檬 摄

更重要的是,聚酯纤维的广泛应用,让更多人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保暖、耐穿的衣物。

当然,聚酯纤维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聚酯纤维用在服装面料上,与天然纤维相比,透气性较差,易沾灰,秋冬季还容易产生静电。”

脱个毛衣“噼里啪啦”,握手开门“指尖放电”……该怎么避免静电呢?不同面料的“混搭”,就显得尤为重要。

陈烨建议,穿衣时,尽量将纯棉等天然纤维的衣物作为贴身内搭,将容易产生静电的聚酯纤维衣物穿在外层,这样穿脱的时候就可以减少摩擦。此外,在衣物洗涤时,可以添加柔顺剂;还可以用喷雾瓶装点清水,喷洒在衣物上,也可以达到减少静电的作用。

来源: 潮新闻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付爱农 主编:张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