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颜,早啊,又去转村子啦!”清晨七点,梁平区合兴派出所星桥警务室的一辆巡逻车刚驶出院子,就遇到居民热情打招呼。
驾车的是社区民警颜明成,今年58岁的他距离退休只剩一年多时间,鬓角也染上些许霜白。谁能想到,这位在梁平公安系统辗转派出所、户政、治安、出入境等多个岗位的三级高级警长,三年前竟主动离开了机关的“舒适岗”,扎根到最基层的社区警务室,成了辖区群众亲切称呼的“老颜”。
奔走于村组之间,专治“办证难”
“来回60多公里,跑两趟还没办成事,这得多糟心?”回想起70多岁村民为办户籍奔波的场景,颜明成记忆犹新。
星桥警务室下辖7村1社区,户籍人口两万余人,最远的村组距离派出所有30多公里。2022年刚到此地的颜明成就发现,偏远村组群众办户籍得往合兴派出所跑,路途远、成本高,手续不全还得白跑一趟。
颜明成对这件事很是上心,琢磨起来。他积极探索新型警务室运行模式,主动向上级请示,反复沟通协调,硬是在警务室里开辟出一方“户籍窗口业务办理点”。
为了把窗口办实,他先当“学生”,把户籍政策、办理流程啃得烂熟;再做“向导”,制作清晰的办事指南贴在墙上。
村民来咨询,他耐心解答;能当场办的,立马就办;需要审批的,他就主动替村民跑腿送材料、取证件,真正把“群众跑”变成了“民警跑”。
他的“移动办公”让村民暖心。谁家老人行动不便,他就上门办理,谁家证件办好了,他就顺路送去。

小窗口开设以来,已服务群众咨询550余次,办理业务210余项,送证上门30余次。村民们常常感慨:“多亏了老颜,办证方便多了!”
讲情理法,专治“邻里怨”
“要不是你天天来劝我,我真要犯糊涂了。”前不久,颜明成去村民吴某(化名)家中回访,吴某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今年3月,一场交通事故撞坏了吴某家的房子。看着破损的墙面,吴某当场就跟肇事司机吵了起来,还撂下狠话要“找他麻烦”。颜明成听说后当即就往现场跑:“吴某情绪容易激动,这事要是闹大了,后果不堪设想!”
从那天起,颜明成每天都要往吴某家里跑一趟,今天听他倒苦水,明天给他讲法理,就这样来回跑了30多趟,给他算“冲动账”“赔偿账”,终于让吴某冷静下来,坦然接受了调解方案。
这样的事,颜明成还处理了不少。只要辖区内有矛盾纠纷,他总会及时出现,像一道冷静的光照进对方的心里,慢慢抚平双方的火气。
去年年底,辖区两户村民因乱砍树木闹得不可开交,谁劝都不听。颜明成知道后,每天下班就往两家跑,拉家常、说情理,有时一聊就是大半夜。经过来来回回不下20次的调解,颜明成磨破了嘴皮、踏破了门槛,终于让两家人握手言和。
“吵架斗嘴看着是小事,拖久了就可能成大事。”在颜明成看来,群众的矛盾没有小事,每一件都得放在心上。宅基地争边界、田里争水源、婆媳拌嘴闹别扭……无论事大事小,只要他到场,总能用情理法把当事人的“疙瘩”解开。
三年来,颜明成累计走访群众6000余户,收集各类社情民意300余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一本“操心账”,专治“急难愁盼”
“特殊群体不是‘麻烦户’,是需要我们多操心、多帮衬的家人。”作为一名老党员,颜明成心里始终装着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操心账”,记的全是特殊群体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谁家有困难、谁需要帮忙、谁的证件没办……他总说,这些事要记在本子上,更要放在心里,才对得起胸前这枚党员徽章。
让颜明成印象深刻的是,辖区一刑满释放人员回家后,因照顾瘫痪父亲而无法外出务工,经济来源成为棘手问题。
颜明成主动帮他跑窗口、开证明、办手续,一遍遍说明情况,最终帮他申请到了低保,解了燃眉之急。“人都会犯错,只要愿意改,咱就得帮他一把,让他能重新站起来。”说这话时,颜明成格外恳切。
辖区有一对失独夫妻几年前领养了一个女儿,因为没办领养手续,孩子一直没户口,眼看要上学了,夫妻俩急得直掉眼泪。颜明成听说后,比自己的事还着急。他跑社区、找民政,查政策、补材料,前前后后跑了十多趟,终于帮孩子办好了户口。
拿到户口本那天,夫妻俩拉着他的手哽咽着说:“颜警官,您真是帮了我们家大忙了!”
颜明成还经常去学校讲法治课;担心村民被诈骗,挨家挨户宣传反诈知识;哪个村里开院坝会,他也总是坐在最前面,认真听群众说需求、主动帮大家解难题……“有老颜在,咱们心里踏实!”提起他,村民们心里都暖暖的。
离退休越来越近,颜明成丝毫没有“歇歇脚”的念头。每天清晨七点,星桥警务室的巡逻车依然会准时出发,颜明成握着方向盘,心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牵挂。他希望,把自己的群众工作经验“手把手”教给年轻民警,希望能有“接班人”学着他的样子,把每一件群众的“不高兴”,都调成暖心的“满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