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记者了解到,为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安全温暖过冬、祥和幸福过节”,近日,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通知,全面部署2025—2026年度全市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
通知要求精准确定救助对象。各区县应急管理、财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受灾群众救助需求摸排工作,全面、准确掌握需救助人员数量。要通过国家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系统完成“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程序,切实将因灾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群众纳入救助范围。要重点关注春节期间返乡人员的救助申报工作,确保应报尽报、应救尽救。要优先保障倒房重建户和受灾的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散居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救助,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精准救助”原则,细化救助标准,实施差异化措施,切实提升救助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通知还要求,救助资金拨付方面要严格执行“渝速拨”灾害救助机制,确保资金“即审即拨”,全力保障春节前救助款物100%发放到位,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
通知还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冬春救助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公开救助标准、款物分配、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积极宣传救助工作成效,并向受灾群众精准推送资金到账和救助事项等信息,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冬春救助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涪陵区大顺镇清风村村民严大哥就是救助受益者之一。今年汛期一次强降水天气导致他家房屋倒塌,一家人生活因此受到极大影响。经过申请认定,他家很快被纳入灾害应急救助范围。“申请灾害应急救助后,我们仅用7天时间就收到首批救助资金。”严大哥感慨道,后续他们还收到了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和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有了这些救助,我们恢复家园更有底气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