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240余处“休憩港湾”!永川为新就业群体撑起“关爱伞”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刘梓桐

2025-08-22 16:39

8月22日正午时分,气温攀升。快递员陈建匆匆走进位于永川区华茂国际中心旁的“红蜂驿站”,拧开直饮水机接了杯凉水,又拿起充电器给手机充上电,长舒一口气:“以前送餐间隙,大多数人都在电动车上凑合歇脚,现在有了这个‘家’,喝水、热饭、充电都方便,虽说累点,但是感觉到被关注,就很踏实。”

在永川区,像这样的工会驿站、户外劳动者港湾已有240余处,覆盖城区主要商圈和工业园区,成为新就业群体可依靠的“休憩港湾”,为他们成功撑起“关爱伞”。

组织强基:红色引擎激活治理新动能

如何让分散流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找到组织归属?永川给出了答案:行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去年11月,永川区道路运输行业党委正式成立,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线摸排,全区331名货车司机党员、87名网约车党员亮明身份,纳入规范化管理。

与此同时,永川依托行业主管部门,丰富“红动交通·开路先锋”党建品牌内涵,成立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特色党支部,让党旗在车轮上高高飘扬。

▲永川区开展货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免费体检活动。

此外,永川相继成立了快递业、外卖业、互联网行业等行业党组织,并择优选派党建指导员,旨在推动新就业群体“两个覆盖”有形有效。

组织体系建起来,更要转起来。在永川港桥货车工会驿站,党员司机凡成高指导工友扫码进入“永企码”小程序:“这里不仅能上报路上遇到的坑洼、事故隐患,还能一键反馈欠薪、社保等问题。”

在永川,“永企码”“渝新拍”等数字应用广泛使用,党员们纷纷争做政策宣传员、诉求收集员、矛盾调解员,这畅通了新就业群体意见诉求表达渠道,一条“司机—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的诉求反馈机制高效运转,将治理末梢延伸到车轮之上。今年以来,已办结充电桩不足、权益维护等实际问题89项。

阵地扎根:服务网络织就暖心归属网

阵地是凝聚人心的物理载体。永川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正着力构建“1+10+X”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体系,用心把服务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

在永川主要交通节点、商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一批“司机之家”“友好驿站”如星辰般点亮。

走进港桥产业促进中心惠工驿站,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充电插座、洗浴间等设施一应俱全;书报架上,《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被翻得卷了边;墙上“渝薪码”维权平台海报格外醒目。

驿站不仅是歇脚点,更是政策宣传站、维权服务站,永川各站点月均服务劳动者超600人次,服务半径还在持续拓展。

今年以来,永川大力推广“小哥来了”数字化应用,推动116个住宅小区申报场所码,258个小区全面完善楼栋、单元标识标牌,有效破解“进门难、找路难”的问题,快递外卖配送效率显著提升。

同时,永川打造零工驿站,免费提供信息查询、就业推荐、职业规划、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累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岗位4600余个,助力新就业群体实现就业2800余人;引导40余家餐饮门店提供健康、优惠、便捷的餐饮服务,日均惠及380余人次。

一张以驿站为核心,覆盖工作全链条、生活全场景的服务网络正越织越密。

关爱浸润:精准滴灌解急难愁盼

关爱新就业群体,既要解决普遍诉求,也要关注个体困境,让政策带着温度落地。

聚焦权益保障痛点,永川打出政策组合拳。今年2月,该区11部门联合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方案》,明确最低报酬、抽成透明、休息休假等“硬杠杠”,实现劳动者权益保护与企业健康发展的互利双赢。

永川大力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条例立法调研”活动,认真听取有关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方面意见建议,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针对零工经济特点,永川打造零工就业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创新开发“妈妈岗”“银发岗”,通过零工大数据平台精准匹配,帮助全职主妇、退休人员家门口灵活就业。

关爱行动更是直抵人心。今年以来,永川举办“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四季关爱活动50余场次,惠及新就业群体1300余人次。

▲永川区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

针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托管难”的问题,永川城区28个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暖“新”站点、“友好食堂”等资源,创新推出暖“新”托管服务,先后举办公益托管班90余场次,让新就业群体奔波的脚步多一分踏实。

组建“永安心”专业志愿服务团,吸纳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450余名,成立心理健康关爱小组52个,建立“一对一”个案关爱服务模式,为有需要的新就业群体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创新举办首届“山城烟火计划”视频号电商培训班,通过“基础培训+进阶集训”,精准授课、精准赋能,让参训的100余名直播从业人员倍感实用、直呼“解渴”。

从组织体系的创新构建,到遍布街巷的服务阵地,再到细致入微的关爱举措,永川区以系统思维和务实行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了一片更有尊严、更有保障、更有温度的发展空间。

永川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保障是底线,贴心服务是基础,情感认同才是归宿,要努力让每一位为永川发展奔跑的劳动者,都能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城市温度。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付爱农 主编:张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