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大|重庆今年建设24个“渝好空间”项目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刘梓桐

2025-08-01 17:30

7月29日上午10点,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的“渝好空间”里,7岁的朵朵认真描画她心中的“一米乐园”。不远处,她的妈妈刘敏正和十几位姐妹一起,听着专业老师讲解收纳整理的诀窍,这是“好姐家政”培训班新一期的课程。

作为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综合服务体,市妇联打造的“渝好空间”融入“一校两家四站”(即社区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站、妇女儿童维权站、巾帼志愿服务站、未成年人保护站)功能,集成“妇女友好、儿童友好、家庭友好”,努力打造“15分钟友好生态圈”。

《重庆市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提到,建设“渝好空间”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今年开展24个“渝好空间”项目建设,惠及30万名以上妇女儿童、10万户家庭,为4000名以上妇女提供创业就业指导服务。

这是“渝好空间”建设连续两年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两年多来,重庆先后建成市级“渝好空间”48个,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特色服务3000多场次、服务妇女儿童20多万人次。

“公益+低偿”解带娃难题 老少各得其乐

7月30日早上9点,江北区南桥寺社区的“渝好空间”热闹起来。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开始写作业或参加兴趣活动。

“现在社区有托管班,不管是平时放学还是现在放假了,都能在这里托管,一个月才几百块,比外面便宜近一半!老师专业又负责,孩子喜欢,我也有了自己的时间,去跳跳舞,和老姐妹聚聚,整个人都轻松了。”居民吴阿姨高兴地说。

南桥寺社区是一个老社区,隔代教育情况普遍。“我们发现很多老人精力有限,辅导孩子力不从心,而市场化的托管机构费用又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渝好空间’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党委书记、妇联主席李胜男说。

南桥寺社区“渝好空间”创新推出“公益服务+低偿收费”模式——基础看护和作业辅导带有公益性质,仅收取远低于市场价(约40%)的费用,用于维持基本运营;特色兴趣课程则按成本适度收费。

这种模式并非“只出不进”,运营方通过合理收费和增值服务,实现了超10万元的营业收入,还向社区慈善基金反哺了5000元,形成了“服务惠民—运营可持续—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

据介绍,全市各“渝好空间”着力解决“带娃难”,开展“好娃托管、好梦童年、好爱渝苗”普惠服务,假期托管1万人次、临时托育1500余人次,切实解决上班族家庭的后顾之忧。

技能培训赋能 “编织”创业增收路

35岁的吴九美家住铜梁区巴川街道正街社区,是一位全职妈妈。

“两个孩子都还小,老公在新疆务工,家庭生活压力确实较大。”在了解到社区“渝好空间”打造了好业工坊,定期免费开展女性手工编织培训后,今年2月,吴九美主动报名参加。

好业工坊是针对有就业需求的女性,开展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助力居家灵活就业。同时,正街社区“渝好空间”里还设置了好品集市,利用爱心超市,开设巾帼优品专区,开展各类培训。

培训初期,吴九美对编织一无所知,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她逐渐掌握了基本技巧,并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吴九美利用孩子午睡和晚上睡觉的空闲时间,坚持练习,不断打磨技艺,从简单的针法到复杂的图案,一步步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随着技艺的成熟,吴九美开始尝试把自己编织的作品进行创作和销售。她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手提包、串珠饰品、毛绒玩偶等,带到“渝好空间”进行展示和售卖,获得了不少顾客的喜爱和认可,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增收,也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目前,市妇联指导各个“渝好空间”因地制宜开展好业工坊、好品集市、好姐家政等服务,帮助7000多名妇女增收就业。

心理调解化解危机 守护家庭和谐

家住巴南区花溪街道荷花坪社区依云江湾的小刘,因与男友发生感情纠葛,心理崩溃,痛不欲生,打算跳楼轻生。

经社区与多方现场联动,成功将小刘救下。为了帮助小刘重新面对生活,荷花坪社区“渝好空间”向小刘伸出援手,邀请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专业力量,为小刘提供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帮助她缓解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同时,社区依托“渝好空间·荷花荟”项目打造的“好家守护”品牌,请荷悦工作室的律师调解矛盾,为小刘提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确保问题依法解决。

在多方努力下,男方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小刘也重新接纳了男友。社区在后续随访中了解到,目前双方感情稳定,已步入婚姻殿堂。

荷花坪社区党总支书记蒋亚说,社区抓住“渝好空间”建设的契机,打造了“渝好空间·荷花荟”项目,引入教育培训、心理咨询、社区卫生、餐饮服务等业态,持续开展以“荷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市民提供形态丰富、魅力十足的公共服务,也让“渝好空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今年底,全市“渝好空间”拟建成72个,让更多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付爱农 主编:罗静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