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部门深夜更换道岔 护航暑运安全
2025-07-25 19:15
7月24日凌晨,渭井铁路石子山站灯光闪烁、机器轰鸣,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电段8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成组更换道岔钢件施工,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为安全护航的攻坚战。
石子山站位于北碚区东阳街道,承担着渭井铁路大量运输任务。由于道岔上道年限长,设备性能降低,重庆工电段决定对道岔钢件进行成组更换。此次施工是该段首次采用“三部吊装”更换道岔钢件,即把整组道岔钢件分为直股、曲股、叉心三部分捆绑吊装,采用拉杆控制相对位置,实现道岔钢件高效成组更换。
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该段编制了施工组织方案,明确施工组织、人身安全、行车组织等内容,会同车务段等单位联合调查,确定应急处置方案,筑牢施工安全防线。
0时10分,随着“天窗”时间开始,施工的号角正式吹响。施工负责人王建龙按规定做好上道确认后,带领施工人员迅速到达石子山站10号道岔。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立即拆除既有道岔零配件,熟练地使用切割机开断钢轨,小心翼翼拨移旧轨,现场跳动的灯光点亮黑夜,一片繁忙的景象。
▲重庆工电段施工人员在渭井铁路石子山站,进行成组更换道岔钢件施工。 通讯员 黄茂程 摄
准备工作完毕,一列装载着单开道岔钢件的轨道作业车缓缓驶来。“向左一点!落!好!停!”在轨道作业车负责人姜有光的指挥下,操控人员使用遥控器控制机械臂移动,将平板车上与桁架绑定的道岔曲股钢件吊起,缓缓平移下落到预定位置。随后,道岔直股、叉心钢件依次被吊装到位,旧钢件被回收至平板车上。
“我们采用‘三部吊装’更换道岔钢件,通过模块化分工和机械协同作业,优化施工工艺,压缩施工时长,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该段线路维修技术中心副主任杨玉锋介绍道。
道岔钢件吊装完毕,施工人员各就各位,迅速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安装扣件、钢轨钻孔、胶结绝缘、焊接钢轨……新道岔被快速准确安装到位。夜间小雨断断续续飘落,尽管雨水打湿了工作服,但大家依然埋头苦干,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施工中。
▲重庆工电段施工人员在渭井铁路石子山站,进行成组更换道岔钢件施工。 通讯员 吴坤 摄
李隆负责道岔岔前引轨接头焊接,他一丝不苟地进行接头打磨、轨头对正,力求将偏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铝热焊接质量达标。“轨头工作边水平偏差必须控制在±0.3mm、垂直偏差必须控制在0.3mm,偏差过大则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李隆说道。
随后,张文玉等4名作业人员配合开展信号设备拆除、安装和调试,他们逐一测试检查道岔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调整道岔密贴、缺口,确保新道岔正常运转。罗晶负责检验道岔几何尺寸,他手持道尺仔细量取每一处轨距、水平,发现超限马上进行调整,保证道岔几何尺寸合格。
王建龙来回穿梭在现场,全程卡控施工质量和安全。“此次施工人员设备多、工艺要求高,容不得丝毫懈怠,必须严格卡控施工各个环节。”王建龙说道。
“经检查,道岔几何尺寸达标,机具材料现场无遗留,可以开通线路。”3时10分,经过180分钟奋战,施工圆满结束,线路正点开通。
据了解,该段将采取“三部吊装”工艺工法成组更换黄桷线路所、石子山站及重庆北站共13组道岔钢件,通过施工消除道岔锈蚀配件和伤损轨件,提升设备运用质量,保证铁路运输畅通和旅客出行安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