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避雷指南来了!3步识破“野鸡期刊”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黄乔

2025-07-14 16:28

7月14日,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2025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申报材料。

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职称申报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型骗局。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刊名、盗用刊号、使用套刊等手段设立陷阱,更有甚者打着“付费快速发稿”“承诺包过”等幌子进行虚假宣传,严重扰乱了职称评审秩序。

为帮助申报人员有效规避风险,确保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目前常见的骗局及防范措施。

3招轻松辨真假 告别“投稿陷阱”

第一招:官网查询“照妖镜”。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的“办事服务—从业机构和产品查询—期刊/期刊社”或“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栏目查询。

第二招:名字与“户口本”对对碰。注意刊物名称是否与官方登记一致,警惕“擦边球”名称。可通过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查找投稿途径。党校系统等特殊刊物通常有明确投稿范围,非官方渠道宣称可投稿的需高度警惕。

第三招:数据库里“验真身”。一般来说,核心期刊或正规学术期刊会在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数据库正常收录相关文章。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查询期刊文章是否真实可查。例如,《建筑设计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等真实期刊文章可在万方、知网数据库检索,而一些存在问题的版本则无法被收录。

请牢记 这些“坑”坚决不踩

该负责人说,请勿轻信“旬刊加急”“包过审”的虚假承诺,职称评审没有“超速车道”,稳扎稳打才是真。

同时,警惕“中文直译版”和“增刊特刊”,这些往往是问题期刊的“障眼法”,犹如披着羊皮的狼!

此外,发刊前一定要查官网电话,别随便加“热心编辑”的微信,小心被“套路”到哭!

请注意 以下新规需牢记

去年7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其中对申报人重点监管以下方面:明知不符合职称申报条件仍故意通过虚假承诺、伪造信息等手段进行申报;在职称评审中提供虚假材料、论文造假代写、剽窃他人作品或者学术成果,业绩成果不实或者造假等。申报人存在以上违规行为的,记入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3年。

实行职称申报诚信承诺制度。申报人在提交职称申报材料时应同时签订个人承诺书,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等进行承诺,承诺不实的,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职称。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余虎 主编: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