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新重庆

主流新媒体 重庆第一端

立即下载

无人机充当应对暴雨的“侦察兵”!5分钟内找出“消失的井盖”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崔曜 郑宇 2025-07-09 18:18

“暴雨稍歇,我们可以启动无人机巡查。”7月9日上午10点10分,在江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江津区数字化城管中心主任钟雪飞下达了巡检指令。部署在铁塔“机巢”和楼顶“机巢”的多架无人机从不同方向出发,循着50条航线巡查,覆盖整个城区范围。

▲7月9日,江津区老城区上空,无人机正飞行在乌云密布的天空巡查地面隐患。记者 郑宇 摄

9日凌晨开始,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几乎每隔一到两小时发布“未来 1 小时极端降水警报”“未来2小时强降水警报”。从凌晨两点开始暴雨席卷了多个地区,我市8个区县的32个雨量站超过20毫米,达短时强降雨标准,暴雨造成的次生灾害不容忽视。

▲江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飞机同步的视频和AI分析影像。记者 郑宇 摄

在江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大屏幕上,无人机机巢顶盖自动滑开,一架四旋翼无人机启动引擎,缓缓升空……无人机爬升至巡查高度时,大屏幕切换到无人机实时拍摄的画面,高清镜头俯视地面,系统自动识别并框选出隐患区域。在屏幕另一侧,无人机飞行的方向、高度、速度等数据一览无余,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最新情况调整航线。

10点15分,一架无人机以85米高度巡航至圣泉街道几江长江大桥浒溪公园东南侧405米时,搭载的镜头捕捉到异样:通过AI技术对比分析后,大屏上红色方框闪烁,显示一处直径超40厘米的井盖缺失。

▲7月9日,江津区城区楼顶的无人机机站,飞机得到指令后开始起飞巡查。记者 郑宇 摄

工作人员判定该井盖的主管部门为区经信委,随后报警信息通过区三级治理中心流转到区经信委,维修人员很快抵达现场更换了井盖。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闭环处置过程控制在10分钟内。

10点17分,在几江街道巡查的无人机发现城南路41号金星大厦(柏树林街)西南侧138米有内涝隐患。通过八倍放大的镜头,工作人员在大屏幕上清晰看到此处部分水面漫过路缘石,还漂浮着树枝等杂物,水体颜色深黄。

包含内涝的坐标、画面的报警信息再次通过区三级治理中心流转到区住建部门。正在附近巡查的清淘人员从手机上得到报警信息,带上工具1小时内疏通了积水。

20分钟后无人机开始返航,路过此前井盖缺失与积水路段时,再次拍摄隐患区域。大屏幕上红色方框已消失,井盖已更换积水已退去,工作人员确认无误后标记事件“已解决”。

“无人机可在暴雨停歇间隙迅速升空,半小时内完成附近5公里的巡查,覆盖主干道、高架桥、河道等开放区域,还能低空穿透狭窄巷道、建筑间隙、河岸边坡等人车难达区域。”钟雪飞告诉记者,无人机巡检发现的警情自动推送至区三级治理中心,并流转到江津区公安局、应急局、经信委、住建委等多部门,实现一次飞行多数据共享。

主编付爱农
编辑刘一叶
审核张珺

版权申明:
  如需转载新重庆客户端原创稿件,请联系新重庆获取授权,转载非新重庆原创稿件请联系版权方获得授权。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新重庆看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