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综合一体化重庆实践|2.9万辆共享单车每天9万单骑行,怎样管起来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余虎 崔曜 张锦辉

2025-06-17 13:53

开栏的话

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治理,“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在我市中心城区率先实施。即日起,本报推出“大综合一体化 重庆实践”系列报道,通过“小切口”,展现“大民生”,为重庆加快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探索新路子。

方圆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2.9万辆共享单车平均每天要产生9万单骑行。如何管住其中的“乱骑行”“乱停车”?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在“一屏掌控”中。

▲6月17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显示重庆科技学院虎溪校区附近人行道上有共享单车违规停放。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前不久,记者来到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实地探访时发现,橙黄、草绿、浅蓝等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是不同的品牌,由不同的企业在运营。”一名正准备下单租共享单车的年轻人说。

“这里是科学城高新区,年轻人比较多、道路条件也好,所以我们的经营状况还不错。”一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工作人员高兴地对记者说。

▲6月17日,重庆高新区,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在规范共享单车有序停放。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共享单车数量多、使用频率高,对运营企业而言,只是一个管理问题。而对重庆这座超大城市来说,现代化治理的难度就大得多了。据去年的统计数据,仅中心城区就投放了近5.7万辆共享单车,每天有近30万人次使用;其中,科学城高新区是全市共享单车投放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

“不用犯难,我们有‘城市大脑’在管这个事。”科学城高新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看到,大屏幕上红点闪烁,画面显示:上午7点6分,虎溪街道重庆科技学院虎溪校区德楼东北约54米处人行道上有共享单车违规停放。

工作人员根据电子信标数据,锁定车辆运营商,自动将违停事件派发给运营商运维人员处理。

15分钟过去,大屏幕上没有看到运维人员前来处理……

7点21分,治理中心超时处置流程自动触发,违停线索推送至高新区城市建设事务中心、综合执法局。随后,多个部门工作人员到场处置,7点30分完成车辆拖移并约谈运营商。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共享电单车监管一件事”应用驾驶舱后台监测各项数据。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现场处理结束,后续处理才开始。”高新区城市建设事务中心工作人员胡雪雕打开了社会治理数据界面,点击进入城市治理页面,再打开“共享电单车监管一件事”应用,进入“驾驶舱”。

据介绍,“驾驶舱”主要分成四部分:规划布局、准入投放、服务管理、终止退出。进入“终止退出”界面,这里面有美团、青桔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考核分数。

考核分数能够量化运营商的表现,成为制度性的约束。

“像上午违规停放单车的运营商,除了约谈要求加强运行维护,运营商没限时处置还会被扣分,最终影响运营商的考核分数。”胡雪雕介绍,另一方面,如果运营商运维人员打卡率低、人员配备不足,也会被扣分。分数低的运营商会被减少共享单车投放的配额,全年平均分数低于60分将被勒令出局,即停止运营。

“我们规划的是4万辆共享单车,运营商想继续投放,必须重视考核分数。”胡雪雕说。

▲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手机上的“共享电单车监管一件事”应用显示违规停放单车处置完成。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进入“规划布局”页面,画面左侧显示运营商站点总数、动态站点规划,下方分别显示美团、青桔等平台的车辆配置总额,画面中心显示重庆高新区所有共享单车的分布情况,方圆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高新区7个街道共设668个共享单车点位,车辆2.9万辆。

胡雪雕点击具体的共享单车单位,可以查看订单情况,“如果一个点位长期不产生订单,说明附近居民没有使用共享单车的需求,这个点位会被取消;相反某个点位的订单量特别大,我们会在点位多施划停车位。”

在“服务管理”界面,可以看到违规时间的处置流程,处理前与处理后对比的图片。“原来我们是通过微信或者电话通知运营商来处置,现在通过共享电单车监管‘一件事’应用,可以找到距离点位最近的运维人员,加快了处理时效。”胡雪雕说。

在“准入投放”界面,工作人员能查询到每辆单车的车辆编码、车牌号、电池编码、投放时间等关键信息,也就是说,每辆共享电单车都有专属的“身份证”。这正是共享单车实现“一屏掌控”的奥秘所在。

“我们还在拓展共享电单车的新应用场景,比如增加骑行安全版块,让共享电单车自动采集道路病害数据,以主动服务城市治理。”高新区城市建设事务中心副主任何宏伟表示。

共享单车“乱投放”“乱设点”“乱骑行”“乱停车”,这个一度遭市民诟病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正在变成“最美一公里”的舒适体验,让人充满期待。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付爱农 主编:余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