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重庆形成市域“航空救援1小时、地面救援30分钟、群防员10分钟到达”的快速反应能力
2025-05-16 10:09
邹 瑜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鞠 广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
席 红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曹 阳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任洪涛 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刘梅梅 市消防救援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5月16日,“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重庆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尹诗语 摄
5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重庆市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已构建“1支市专业救援总队、13支行业救援队伍、42支区县队伍、N支社会应急力量”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形成市域“航空救援1小时、地面救援30分钟、群防员10分钟到达”的快速反应能力。
会上,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邹瑜介绍,过去一年,重庆以“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体系”为主线,聚焦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空间安全等重点领域,推进应急管理统筹协调、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安全智管能力“硬核”升级。
应急管理统筹协调方面,重庆构建“两委统全局、四指应万变”的平急结合指挥中枢,形成平时市安委会、市防灾减灾委强统筹,急时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救援指挥部、市气象灾害救援指挥部抓应对的多跨协同工作格局,同时以5部地方性法规、5部政府规章、100部地方标准、N个规范性文件的立体化制度框架筑牢“制度之锚”。创新构建分段分级分类分层预警响应机制,细化各级各部门、各类场景下的责任清单、事项清单,织就风险防范“安全网络”,让城市安全治理既有力度更有章法。
夯实“防”的基础,重庆出台《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十九条措施》,从压实责任、风险管控、问题整治、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方面让城市安全风险防控闭环落地。聚焦智能监测,危化品、矿山在线监测系统实现风险“云端把脉”。重庆市防汛抗旱数智化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洪旱灾害风险综合分析模型整合构建多场景灾害大数据及模型库,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研判灾害趋势及影响,动态提出建议处置方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已在市级层面以及各区县成功应用。
提升“救”的能力,加强应急指挥、应急救援、支持保障三类队伍,以及专业救援队伍、常备救援队伍、群众救援队伍建设,锻造了乡镇、区县、市级、国家级“四级联动、全域覆盖”的应急铁军,构建“1支市专业救援总队、13支行业救援队伍、42支区县队伍、N支社会应急力量”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形成“乡镇先期处置、区县常态应对、市级专业攻坚、国家队重点支撑”的梯次作战格局。配强队伍装备物资,为基层增配应急装备3.1万台(套)。形成市域“航空救援1小时、地面救援30分钟、群防员10分钟到达”的快速反应能力。
激活“智”的引擎,构建“可感、可防、可救”的全闭环数字应急体系全场景数字化平台,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事故灾害防救“一屏观全域、一网连全市、一脑统全局”,实现数字神经全域感知、智慧大脑一键调度。聚焦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建设自然灾害防减救、安全生产智管、应急指挥智救3大综合场景,以及防汛抗旱一盘棋、会商预警等20个子应用,突发事件协同处置、群众避险转移、强降雨应急处置等9个多跨协同事件全市贯通,形成常态化的实战能力。
相关链接>>>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