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警前沿”专栏|“科技+机制+共治”营造重庆安全有序出游环境 解码重庆热门景区治理的公安智慧
2025-05-05 19:20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重庆再次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各个热门景点都涌入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给重庆的景区治理带来不小的考验。
为此,重庆公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警务运行机制,着眼新形势下平安景区治安防控需求,依靠科技手段精细构筑景区防控“安全网”,积极为景区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助力。
智能感知预警 因“流”灵活施策
“洪崖洞景区瞬时游客接待量即将达到峰值,请各区域执勤民警按预案采取限流措施。”5月1日18点4分,渝中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里,随着洪崖洞景区人流不断攀升超过设定阈值,警方立即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始对人流进行有效疏导。
“科技是我们实现洪崖洞、解放碑等热门景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解放碑、洪崖洞景区及周边道路的3D电子沙盘图像、执勤民警具体位置以及景区内实时游客人数等映入眼帘。
“我们以解放碑、洪崖洞等热门景区为重点,将周边分为多个圈层,根据人流量密集程度的不同,制定实施不同的预案。”渝中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同的圈层设置有不同的阈值,当游客数量超过一定的阈值后,公安机关会及时启动相应预案。
例如当洪崖洞景区中心区域人流达到一定数量时,在中心区域执勤的民警将接到指令,通过开展有效疏导等措施,指引游客有序进出,防止发生踩踏。
而在外围圈层的执勤民警,也将适时对洪崖洞周边的相关路段以及千厮门大桥等采取临时交通管控措施,防止人车混流发生危险。
同时,视频监控巡逻的民警还会将注意力放在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现人群密集增量,马上通知现场执勤民警加强宣传引导,确保现场秩序平稳可控。
从路桥交通管制到景区安保,科技赋能下的“因流施策”保障了景区游客安全。
“城市越是‘超大’,治理越要细致,科技正是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关键。”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洪崖洞景区通过道路改造、停车优化、单向通行交通组织等多层次、全方位治理,实现了人车分离、安全有序,高峰期道路通行能力还提升了30%。
“五一”假期,针对中心城区43个网红景点,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一点一方案”,依托中心城区智能交通管理应用,动态监测景点周边车流、车速等体征指标,综合运用交通信号调控、交通组织优化等措施,实施“近端控流+远端分流”精准管控,最大限度平衡路口、路段、区域的交通流量,保障了景区及周边道路通行安全有序。
精细构筑人流密集区域防控“安全网”
这个“五一”,无人机灯光秀每晚在长嘉汇上演,南岸区滨江路成为了游客们聚集打卡的热门地。
南岸区警方根据每次飞行活动规模划分安全风险,通过提前制定精细化预案,将每一名警力的部署与现场情况、拥挤程度等动态关联,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围着问题转,以科学用警提升现场管控能力。
现在,这套通过“分类+分级”管控机制,制定精细化预案,再将警力部署与现场情况、拥挤程度等动态关联的创新机制,已成为重庆公安应对人流高峰、保障群众安全的“法宝”之一。其实,这套机制早在今年的新年夜解放碑安保行动中已悄然实施。
“5、4、3、2、1……北京时间,零点整!”1月1日凌晨,2025年新年钟声解放碑上空敲响,现场10多万人发出“新年快乐”的欢呼。
到解放碑听跨年钟声,是重庆人特有的浪漫。随着重庆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现在不少外地游客也加入其中,巨大的人流压力对人员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考验。
“2024年12月31日晚上8点多,我们检测到解放碑步行街核心区域人流达到4万多人时,启动了相应预案。”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警方提前一个月就多次实地踏勘,开展风险评估等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我们以解放碑为中心,将周边分为核心区、严控区、疏散区等3个区域。”该负责人介绍,针对每一个区域,预案精细分配了相应警力,甚至细化到了每个人该做什么、该关注什么。
“按照预案启动限流措施!”随着现场指挥部发出指令,现场警力对进入解放碑的人员进行有效疏导。执勤民警随即在民权路、邹容支路、民族路等进入解放碑的路口拉起了“人墙”,引导游客“单进单出”,防止发生混乱。
在解放碑步行街上,民警们也通过手拉手形成“人墙”,对人员聚集区域进行穿插分割,确保不出现拥挤踩踏。
在解放碑步行街周边的延伸方向,例如八一路、青年路、中华路等道路,现场执勤民警则按照预案安排,使用警戒线、水马等进行限流。
新年钟声响起后,大量市民和游客开始从解放碑离开,现场指挥部又不断按照预案和现场情况,一边对各个点位的公安民警传达现场情况,一边安排公交、轨道等根据预案派出公交车、轨道交通列车等疏散群众,凌晨1点半左右,10多万人顺利从解放碑疏散完毕。
多方力量参与,实现景区治安高效守护
除了节假日游客骤增带来安全压力,一些热门景区人流量出现常态化高位运行,也带来不小的治安管理难度。如何以有限的警力应对不断增加的游客压力?
“你是干什么的?”
“我……我是这家店的员工,来拿东西……”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一个人影在观音桥商圈一家商铺外徘徊,被隔壁商铺的店员发现了。
店员询问对方是谁,对方支支吾吾。
“附近的店铺都熟得很,我根本没见过这人。”就是这回答让此人露出了马脚。
发现问题的店员随即报警,江北区公安分局观音桥商业区派出所民警立马赶到,将其抓个正着。经审讯,原来这名不法人员准备伺机实施盗窃作案。
“我们创立了‘十户联防’协同机制,以填补警力不足的缺陷。”江北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北公安在观音桥商圈打造了社会面治安防控“十户联防”工作模式。
民警将1分钟响应范围内的临街商户编为联防小组,并教会商户门卫使用钢叉、盾牌等装备并组织演练,协助民警做好排查治安隐患、处置突发事件、人员疏散、现场保护等工作。
因此,作为“十户联防”的一个小组,门店与隔壁门店之间都非常熟络,能第一时间发现可疑人员。
“十户联防”工作强化了街道商铺群防联动意识,提高了联防成员对突发事件的互救互助应急处置能力,形成了快速联动、团结协作、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
而另一热门景区磁器口的公安机关,则选择通过建立“专业警力+社会力量”的协作机制,来改善警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联合辖区党政综合执法部门,物业保安等,组建了多支联合巡防队伍。”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派出所将磁器口景区划分为近30个网格巡逻单元,聚焦龙隐寺、迎龙门等网红打卡点,采取“定点值守+动态巡线”模式,加大街面巡逻力度,不断提升见警率。
3月28日,正在景区内巡逻的一支巡逻队突然接到群众求助称,自己5岁的儿子走丢了。巡逻队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派出所,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随即调度正在街面巡逻的民警、武警官兵、管委会综合执法队员、物业保安等多支力量协助搜寻。半小时后,巡逻队就在一处茶馆的角落找到了孩子。
“我们还联合相关部门,对景区景点周边易发生的涉旅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联合整治。”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整治,一些行业乱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洪崖洞的智能限流到无人机灯光秀南滨路、解放碑跨年夜的精准疏导,从“十户联防”的群防群治到磁器口的网格化巡防,重庆警方用实战验证了“科技+机制+共治”模式的实效性,让游客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感受山城的独特魅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