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菜农”与“城管”!中学生在潮汐摊区感受城市治理温度
2025-03-26 15:20
近日,在南川区金科世锦城“潮汐摊区”,来自南川区道南中学的22名同学兵分两路,一路挑起扁担扮演菜农,另一路穿上城管背心扮演城市管理执法人员。
在“潮汐摊区”内,菜农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临时占道,售卖自家种植的蔬菜和瓜果,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负责维护秩序。
菜地里面上“早课”
当天清晨6点,天色微亮,在南川区西城街道龙济桥社区的一块菜地,学生们的“早课”正式开始。踏着露水走进田间地头,菜农吴登群成了老师,耐心地向学生们传授采摘白菜的技巧。
“砍这个菜的时候要贴着砍,不要掰掉菜心。”吴婆婆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学生们也三四人分为一组,其中一人负责挑选成熟的白菜并用刀具初步分离,其他学生则把破损的叶片进行剥离,并将新鲜的白菜整齐码放进背篓。
“摘菜好不容易啊!”早晨温度低,孩子们的手也冻得通红,身上也沾了不少泥土。但为了赶上七八点钟的“早市”,大家丝毫不敢怠慢、干劲十足。不到1个小时,大家就将背篓、菜筐填装得满满当当。
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背着满载蔬菜的背篓,学生们迎着朝阳踏上前往城区“潮汐摊区”的路途。3公里的路程并不轻松,尤其是背着几十斤的蔬菜,但大家始终团结互助,终于赶在8点前来到了金科世锦城潮汐摊区。
学生当起了“菜农”和“城管”
学生们来到“潮汐摊区”后,第二堂课也随之开启——其中的12名学生分为3组,并在吴婆婆的指导下,开启以摊区为赛场的比赛,一起为吴婆婆卖菜。
另外10名学生则穿上执法背心,经过南川区城市管理执法队员的岗前培训,成为“小小执法队员”。
不过,两边的学生刚刚“到岗”,就都遇到了“问题”。
“冬汗菜两块钱一斤,花菜一块五……”学生王诗漫的吆喝声很快为她招揽了第一笔生意,不过在称重时遇到了麻烦——由于不会操作电子秤,导致无法显示价格。最后在菜农的帮助下,成功做成第一笔生意。
“我这个要得,合格!”“这里有一根线,要摆在线里,不合格。”……另一边,“城管新手”杨鲤杰和小伙伴们遇到了麻烦,菜农李婆婆对摊位摆放位置有质疑。杨鲤杰灵机一动,巧妙化解“危机”——承诺将摆出线的两把菜,以1.5元每把的价格帮忙卖出去。
被“小城管”的真诚所打动,李婆婆同意了“代卖”。可是兜卖了一圈,却只卖出去了一把,剩下的一把还是杨鲤杰自掏腰包补贴了0.5元的差价,才将两把菜卖完。
“孩子们有点‘凶’哟!要不要再帮我卖一点?”李婆婆笑着问。“不卖了,这次体验了卖菜,确实理解你们的不容易!”杨鲤杰有些尴尬,笑言自己“补贴”不起了。
坦言城管菜农双方都“不容易”
上午10点,3组“卖菜小分队”将所有蔬菜售卖完毕。
“希望他们下次又来,卖菜他们也卖得快。”接过学生们“代卖”蔬菜的收入,菜农吴登群高兴地合不拢嘴。在她看来,平时自己摆摊一天才40至50元的收入,但这群学生只花了不到半天已经赶超了她一个星期的“业绩”。
活动最后,根据学生们卖菜和执法的综合表现最终评选出了“优秀卖菜助手”和“优秀执法助手”各3名,并现场给他们颁发了奖励证书。说到感想,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容易”。
“农民伯伯们非常辛苦,早出晚归摘菜卖菜都很累。”王诗漫说,一定要珍惜粮食,不辜负农民的汗水。
杨鲤杰则坦言,通过体验城管角色后,才知道这份工作也不容易。“城管队员在日常工作中,既要维持市容市貌,也要设身处地为摊贩考虑,让他们合法合规卖菜。”
“‘潮汐摊区’的设计既方便了市民,又提升了大家的生活幸福感,真的是一项很贴心的举措。”另一名学生张煜枭说。
南川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角色互换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不同职业的艰辛与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逐步理解城市治理的复杂性。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