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堵心”到“舒心”!重庆探索治理超大城市“停车难”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张莎

2025-02-12 18:27

“每天下班回来就是碰运气‘抢车位’,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每天6点下班回来都有固定车位。”不久前,家住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荷塘月色小区的居民邓先生与镇政府签订了错时共享停车位协议,解决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大烦恼。

停车难看似是社会“小缺口”,实则是民生“大问题”。

▲九龙坡区九龙街道水碾社区,佳怡·梧桐居小区外的便民停车场在绿树环绕中。(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尹诗语 摄

在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统筹开展的重庆市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中,我市各级有关部门坚持多跨协同,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缓解部分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区域停车难,同时治理不规范停车,积极倡导停车入位、停车有序、停车付费的文明风尚。

这些小区“抢车位大战”剧终了

“现在消防车通道通畅了,散个步也不用走缝缝了!”“对!现在回来晚了也不怕找不到停车位了!”近日记者走进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新工社区,就听见有居民在议论新工二村的停车事。

▲沙坪坝区消防救援、交巡警、城市管理等部门会同街镇开展堵占消防车通道夜间联合整治行动。

新工二村为非封闭式小区,过去没有建设停车库、停车位。居民无奈之下只能“见缝插针”,有时还上演“抢车位大战”,绿化带、道路边都停满了车辆,就连小区的消防车通道也堵得严严实实的。“停车难,我们的生命通道也没保障。”小区居民说。

为解决这一痼疾,新工社区党委牵头,组建新工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新工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党支部、新工社区物业服务站等,建立“物业两会”、物业“微网格”、物业资源共享等工作机制,启动开放式社区物业管理自治工作,对原“无合围”小区新增道闸,实现小区的封闭式管理,通过居民自治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小区居民停车需求。社区还联合大渡口区城管局、交巡警支队、消防救援支队及辖区派出所开展马路办公、联合行动,清理消防车通道堵塞现象。

如今的新工二村,消防车通道亮了出来,居民因“抢车位”引发的矛盾消除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数月前,停车难还是两江新区翠云街道南山花园小区居民的一块心病。怎么办?翠云街道将辖区“边角地”改建为3处停车场,新增停车位近800个。

▲停车秩序井然的两江新区南山智慧停车场。

记者在翠云街道云山路看到,新建的南山智慧停车场宽敞整洁,整齐划一的停车位上,车辆有序停放。停车场内,还建有汽修中心和便民洗衣房。

马愧玉是南山花园小区居民,得知自家附近新增一处停车场,立即前来咨询车位租用事宜,“100块钱一个月,停车方便又实惠,还有摆渡车可接送。”马愧玉对这处智慧停车场赞不绝口。

据了解,为便民惠企,南山智慧停车场优先满足居住区、办公区群众的停车需求,给予周边居民和企业员工优惠,以明显低于市场的定价进行配租,真正做到“好停不贵”。

记者调查了解到,我市一些像新工二村、南山花园等曾经“抢车位大战”天天上演的小区已悄然“熄火”。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坚持“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深入排查明确85个停车问题突出的居民社区和487个堵占消防车通道问题突出小区,形成治理清单,通过挖掘路内路外资源、增设道路隔离设施、科学精准实施单向交通组织等方式逐一梳理、有效解决。

市城市管理局针对“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四类区域,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原则,充分利用城市零星用地、闲置用地、桥下空间等部分地块资源挖掘停车空间,2024年共新增小微停车场泊位2.4万余个。

“一校一策”“一院一策”让文明停车更到位

市民张先生每晚都会开车到重庆育才中学外接女儿放学。前段时间,他惊喜地发现,龙腾大道不堵车了!

张先生说,谢家湾龙腾大道的交通拥堵,就是因为家长扎堆接送孩子,在学校周边无序停放引起的。“每天晚上8点半到10点半大公馆至鹅公岩大桥路段非常拥堵。”他说。

为解决龙腾大道、大公馆立交及石坪桥横街长期交通拥堵问题,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在育才中学上放学时段,采取了“车道瘦身、错峰放学、区间公交、划定停车区域”等措施缓堵。现在,育才中学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情况明显改善,龙腾大道沿线拥堵指数由2.74下降至1.93,下降29.6%,高峰期车辆通行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位于渝中区中山二路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修建年代较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严重短缺。长期以来,从七星岗到两路口方向,进入儿童医院停车库的排队车辆往往占道排成长龙,加之两路口环道又处于南来北往交通干线的交汇中心,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4500辆,周边交通拥堵异常严重。

▲儿童医院与文化宫车库连接道投用,儿童医院就诊车辆可直接进入文化宫车库。(本报资料图片)

为优化儿童医院片区交通组织,缓解就诊停车难题,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多方协调,充分利用与儿童医院一墙之隔的文化宫闲置停车资源,通过拆除围墙、迁改管线、移植树木、铺设道路等,打通了儿童医院与文化宫车库之间约10米的连接通道,新增了720个共享车位。

学校、医院是停车需求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市教委、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开展中心城区学校、医院停车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在停车难问题突出的132所学校、24所医院周边设置即停即走落客点170个;对纳入第一批整治的24所学校、23所医院,“一校一策”“一院一策”制定整治方案,有序推进综合治理工作。

“综合查一次”、高空喊话 他们这样巧解停车难

“你好,消防车通道是不能停车的,请尽快驶离。”近日,北碚区歇马街道联合交巡警、消防、城管、派出所等对辖区容易出现乱停乱放的重点区域联合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进一步规范重点区域的停车秩序,切实保障辖区道路管理规范和畅通安全。

▲北碚区各部门在易乱停乱放区域联合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记者 尹诗语 摄

在歇马街上,数辆小车违停,执法人员一一劝离。歇马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长高元庆介绍,乱停车现象往往出现在人行道、路面、消防通道,“人行道违停由城管管,路面违停由派出所或交巡警管,划消防标志的路面违停归消防管。各部门分头执法,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违停现象执法,对自身职责外路面上的其他违停现象,往往‘看得见’,却遗憾‘管不着’。”他说,现在镇街针对违停严重的路段,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让治理不规范停车更高效,清理违停行为一次到位,居民出行更便捷。

在“小案小事”治理中,北碚区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北碚区司法局的组织协调下,该区各部门各镇街正在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不仅解决了分头执法“看得见、管不着、多头管、重复管”问题,还有效减少了执法烦企扰民现象,更有效推动了“小案小事”治理。

“老师您好,这里是消防车通道,禁止占用。请您马上驶离,感谢您的配合。”这是一段来自重庆高新区虎溪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的高空喊话。

虎溪街道恒大未来城七街区居住人口众多,消防车通道占堵现象较为严重。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发挥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一屏统览、一键调度”作用,依托AI智能分析、智能语音播报等功能,在恒大未来城七街区的消防车通道,增设消防监控并配套音频广播系统,实行24小时全天候动态实时监控,对占用行为进行语音喊话,劝阻违章行为。

共享共治破解城市停车难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呈明显增长态势,中心城区面临较大停车压力。“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73万辆,中心城区共有停车场1.2万余个、泊位364万余个,供给总量虽有富余,但区域性停车难问题仍然突出,有位不停、双排停、占道阻路等突出违停行为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

据了解,我市各级各部门将采取强化综合调控、补点扩面泊位、加大智慧赋能等方式破解超大城市“停车难”。比如: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促进多种公共交通体系无缝衔接,以“公交优先”缓解停车压力。按照“社会资本为主、财政投入为辅”原则,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小微停车场建设,重点推动城市更新区、停车难区域公共停车场和轨道P+R停车场建设。加快推动以“智慧停车”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和以“共享停车”为代表的管理创新,逐步形成“有位、有序、共治、共享”的停车格局。

2024年,错时共享停车被纳入市政府十五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2024年,全市新增错时共享停车泊位5.3万余个(全年目标4.5万个)、中心城区新增1.4万余个(全年目标1.35万个),均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协同公安交管等部门督促指导各区扎实开展学校、医院及老旧社区等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整治试点,并及时总结推广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经验。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张珺      审核: 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