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个非遗年|点燃浪漫,秀山龙凤花烛“舞”出国门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朱婷

2025-01-31 21:21

蜡烛上勾勒出龙身轮廓,辅以刻刀雕琢龙头龙爪,一片片薄蜡叠加塑造龙鳞……代表浪漫爱情、如意吉祥的秀山龙凤花烛作为“非遗”瑰宝,近年来“火出圈”,不仅“飞”遍大江南北,还远渡重洋,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

▲秀山龙凤花烛 受访者供图

1月28日,除夕,秀山梅江镇,55岁的陈建友仍然忙碌在送货一线。“春节‘申遗成功’,让更多人关注民俗,年味更浓。春节期间,结婚的人多,对龙凤花烛需求量大;用作祈福的迎春梅花烛、拜寿的寿星烛,销量也大!”说这话时,陈建友奔忙中带着喜悦。

此前,可不是这样。

当地以及附近一些区县,新人结婚有这样的传统:点上一对龙凤花烛,在柔和温暖的烛光下,见证浪漫美好爱情,寓意成双成对、龙凤呈祥。而每逢除夕和大年初一,当地人也有点上一对蜡烛祈求风调雨顺的习俗。

可传统的花烛,颜色单一,雕刻图案简易,不仅价格上不去,销量也不好。为提升花烛档次,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陈建友在传承老一辈工艺的同时,进行改良,让龙飞凤舞的造型神采飞扬、栩栩如生,也使得龙凤花烛名气越来越响亮。

2007年,秀山龙凤花烛成为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让陈建友更有盼头:“政府的重视,给了我们信心和底气。”改良同时,他还创新地研制出寿星烛、牛头烛、迎春梅花烛、香薰等,受到市场不同人群欢迎。

▲陈建友在制作雕琢龙凤花烛 受访者供图

2017年,陈建友成为秀山龙凤花烛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

“作为传承人,我有义务将龙凤花烛的制作工艺传下去,不能到我这一代或下一代就失传了。”陈建友深知肩上的责任。

“秀山职教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校外实训基地”“秀山县社区教育学院实践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凤花烛微电影城传习所”……在陈建友的花烛店外,挂着大大小小的牌匾,昭示着这里的重要意义。

为了让龙凤花烛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秀山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着力培养“非遗”人才。陈建友积极参与其中,每一年,除了参与各种培训、传授技能,他还会提供岗位,帮助部分人群就业。

曹雳曾是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因参加龙凤花烛制作技能培训,毕业后,留在陈建友的店里工作,如今,薪资达3500元。曹雳很欣慰,自己有了自力更生的硬本领。

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陈建友开设了网店,龙凤花烛得以“飞”遍大江南北,销往全国各地。“近几年,我们的龙凤花烛还走出国门,亮相过法国、泰国等,收获了众多外国友人的惊叹与喜爱,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说起影响力,陈建友自豪满满。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朱婷   主编:郭晓静      审核: 余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