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深一度|垃圾分类,重庆有这些新探索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崔曜 张锦辉

2025-01-08 21:23

在生活垃圾智能投放点,每当有人走进投放区域,垃圾投放口的盖子会自动开启,投放完成后还会自动闭合;在垃圾转运站,所有前来倾倒垃圾的转运车辆,进场前先做一个“全身扫描”,不干净不准进……

从前端到中端再到末端,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正开展全链条探索。

前端投放 中端清运 科技感“拉满”

在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投放环节,有智能垃圾桶;在中端收运环节,有智能称重的清运车……在渝中区,垃圾分类工作“科技感”拉满。

1月7日,记者在渝中区协信公馆小区智能投放点看到,从左向右依次分布着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以及有害垃圾投放口。

▲1月7日,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协信公馆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左)在智能投放点指导居民正确投放。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以前扔垃圾要么脚踩踏板,要么用手打开盖子,有时候不方便,现在只要站在感应区,投口就会自动打开,并且有语音提醒你如何正确分类,非常贴心。”小区居民王欣怡告诉记者。

垃圾桶满了后,投放口红色的灯亮了。物业保洁人员及时换上空桶,并将满载的垃圾桶运往收集点暂存。厨余垃圾收运时,垃圾桶放到清运车的传送带上,不一会驾驶室的显示器收到传回的信息:“这桶厨余垃圾一共29千克。”

为何清运车可以实现称重,还能传递称重的信息?

▲1月7日,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协信公馆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在智能投放点指导居民正确投放。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这得益于厨余垃圾桶上加装的“身份证”——RFID芯片,以及厨余收运车辆上加装的动态称重系统,该系统带有称重感应,会自动识别重量,并将称重相关数据通过车载信息控制终端上传至指定平台。”渝中区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系统的安装,对原车改动小,便于操作。”驾驶员吴良昌提到,垃圾桶装满时内置的芯片会向平台发送信息,红灯亮起也会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运。车辆作业时,厨余垃圾收运接驳点的管理员也可以通过相关平台,查看车辆收运轨迹,了解车辆实时信息以及清运情况。

AI辅助中转站慧眼识脏污

1月8日上午9时,来来往往的垃圾转运车辆进出位于九龙坡区的陈庹路垃圾转运站。

进出口、倾倒工位等重点区域都装上了摄像头,密切监控着垃圾转运的各个重要环节。所有来倾倒垃圾的转运车辆,首先需要通过车身脏污检测系统的“全身扫描”,没有“抛、冒、滴、漏”等问题才能进入卸料大厅。

“你看,我们现在操作的是车身脏污人工审核界面,系统通过对车身图像进行分析,自动识别出车身的脏污程度和位置,并实时发出提醒。”陈庹路垃圾转运站计量工作人员伍冠州告诉记者,这只是第一道程序,为了防止系统误判,随后进行人工审核。

▲九龙坡区钢球小区安装有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显示着垃圾转运的各个重要环节的状态。(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我们会看到摄像头传回来的实时画面,确认有脏污后告知违规车辆的所属单位,运输单位将对驾驶员进行教育整顿。”伍冠州称,AI辅助下转运站可以做到“勿枉勿纵”。

在卸料大厅的垃圾倾倒口,大件垃圾识别算法开始对转运车辆进行新一轮的检查。记者看到,每一个工位前后都有2台摄像机记录车辆倾倒的全过程。

“算法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出家具、电器、床垫等大件垃圾物品,对垃圾倾倒过程中的‘混装’‘混运’情况进行及时抓拍,并推送给后方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伍冠州表示,大件垃圾识别算法的引入,降低了人工监督的工作量和错误率,优化垃圾转运监督与管理工作。

生活垃圾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你看,这些塑料瓶是可回收物,剩饭剩菜是厨余垃圾,要分开来放,可回收物还可以卖钱……”1月8日上午8点,南川区西城街道龙济小区垃圾分类桶边值守员王琼正耐心地指导上了年龄的居民区分厨余垃圾与可回收物。

在小区旁的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安水全正在对回收来的废纸箱、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打包。

▲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协信公馆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处摆放礼品。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我们桶边值守员既要督导垃圾分类,也要帮助居民建立资源可回收的意识。”王琼告诉记者,在垃圾四分类标准中,可回收物是一种重要的再生资源,如果没有循环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桶边值守员提醒居民带着分出来的可回收物到小区内指定的集中点,然后称重、结算,不要把可回收物混装在其他生活垃圾里。

安水全要做的是每天上午七点半开工,骑着三轮车去各个小区称重、结算可回收物。“像大家平常拆快递的纸箱,我们回收1公斤会结算给居民8角钱,易拉罐1公斤则有8到9元。”安水全称。

“‘两网融合’是人员与场地的融合。”南川区城市管理局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陈虹颖介绍说,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和再生资源回收人员进行整合,协同作业;另一方面,在居住区、公共场所或商业广场等区域设立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以街道(乡镇)区域范围设置两网融合中转站,既可以收运生活垃圾也能从中分拣、回收再生资源。

新闻多一点>>>

2025年底前建设10个垃圾分类先锋区县

1月8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先锋建设“百千万”行动,力争在2025年底前建设10个先锋区县、培育25个典型案例。

目前,我市已实现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覆盖,下一步垃圾分类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垃圾分类先锋区县将在源头减量、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管理、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作出表率。

同时,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将统筹抓好生活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等5类垃圾一体化治理;健全市级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组织市级部门召开垃圾分类治理联席会议,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按照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优化垃圾分类治理成效评估机制,对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进行评估,推动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我市还将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治理体制机制,做到前端投放、收集准确到位,中端运输规范有序,末端处理高效集约,制定“学校教育”“公共分类”“先分后混”“混收混运”等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将重点抓好“家庭教育”攻坚行动,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定时定点投放、桶边值守等措施,强化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此外,我市也将推动垃圾分类纳入“141”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全面推行“一员多岗”,积极整合环卫工人、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垃圾分类治理。落实“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完善灵敏感知、即时派遣、联动解决的工作方式。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余虎      审核: 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