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警察故事|科信民警徐龙:做重庆智能交管的“最强大脑”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松

2024-11-12 18:58

9月30日16时,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发出管控预警:内环以内小时在网车流量达40万辆。10月1日是国庆首日出城高峰,中心城区全日在网车流量达169万辆。

庞大的车流量背后,重庆交通格外“吃紧”。但在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的“加持”下,不但让30日的晚高峰结束时间,较往年同时提前了近1个小时,还在国庆黄金周首次实现了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和高速公路亡人交通事故“两个零发生”。

这是重庆市交巡警以数字警务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一个缩影。在它的背后,多次出现了一个名字——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科研处综合科科长徐龙。

作为重庆交巡警数字警务智能交通管理的“最强大脑”,他带领团队,成为了重庆的“血管医生”。让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短一点,再短一点。

决心

做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重庆,一座享誉全国的8D魔幻城市。由于山地的地理特点,重庆的交通形势相对复杂,道路交错盘桓。保障这座城市每条“血管”的健康,是压在重庆市交巡警肩上的首要任务。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以硬核科技兴数字警务,也成了徐龙及其科研团队的首要任务。

“万事开头难,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才是最难的。”回忆起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的“诞生”,徐龙坦言,为了精准定位,整个团队十多号人开了数不清的“碰头会”,最终一致认为:要做就做老百姓和基层民警最关心的事,把时间还给群众,把效率还给民警。

但事实上,为了给这座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城市保畅,包括徐龙在内的所有交巡警都已“绞尽脑汁”。

借鉴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类似重庆地貌的超大城市世界罕见,注定无从参考。

“我们就只能从别的行业去找。”徐龙说,比如治安警种的重点人管理机制,我们就“学”了过来,运用到对失驾人员的管理上,经过大数据的重点监控,两个月内查处上千起失驾人员再驾违法行为。

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疏堵保畅。为此,徐龙带领团队通过多次头脑风暴,提出是不是可以参照健康体检报告,给重庆的每条道路也做成体检报告?

“体检报告上有检测指标、标准参考范围,如果数据超过该范围,就说明‘不健康’,我们的基层民警就能很快处置。”徐龙一边指着办公室里的城市交通地图一边说:“只要这份‘电子体检报告’成了,这些‘血管’就能很快恢复‘健康’。”

恒心

“对齐”数十亿条数据

“上学早高峰即将到来,有潮汐拥堵的可能,观音桥商圈到鲤鱼池路段准备疏导。”

类似指令,每天工作日早晚高峰,中心城区交巡警们都会陆续接到。与曾经“凭经验”疏堵不同,从今年9月底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上线后,系统会通过对比同期“标准车流数据”,提前预判是否将出现不正常的拥堵情况,示意民警快处、精处。

很快,路就通了。但这背后,却是徐龙和他的团队,联动重庆市12个部门,对接60类15亿条数据信息后,才建成的智能网络。

“那些数据可不是拿来就能用的,比如我们的数据是以车牌号为核心,有可能别的警种是以身份证为基准。还有重点企业、重点学校的相关数据……统一标准十分琐碎,是一项大工程。”徐龙回忆,为了让数据更好地服务系统,他与团队成员一起,一个一个部门的沟通,面对面核对,在细碎繁杂的事务中,整整熬了4个月,终于把这最难的一关打通了。

除了功能测试阶段,由试用部门回传的意见和建议外,他也发现了不少“漏洞”。

“以前,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数据突然出现峰值,就是有拥堵要处置。但是事实上不一定。”徐龙解释,对于常态化拥堵而言,每天到点就有数据变化,根本起不到预警作用。

于是他向多年从事指挥调度的同事请教学习,把数据改为“同期对比”等模式,一旦出现异常,就能有效地给予现场民警预警提示。

今年国庆黄金周前夕,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如期上线。

为应对9月30日的管控预警,系统自动启动三级预案,对大流量道路迅速采取四项管控措施:一是一键配时,对17条道路51个路口,启动减量1/4的信号控制配时方案;二是一键诱导,通过11个路面诱导屏发布提示,并同步关联高德、百度导航,引导车辆分流;三是一键派警,立即调派民警到16个减量分流点管控处置;四是一键协作,调度9支交巡警支队开展区域协同管控。

17时,随着通勤、通学、晚高峰叠加,中心城区小时在网车流量达45万辆的历史峰值。系统自动启动一级预案,升级管控措施,削峰限流管控迅速有序开展。19时40分,晚高峰基本消散,较去年同期提前50分钟,道路交通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初心

智能系统推动勤务机制优化

交通疏堵的举措很多,但不少市民都有疑惑,这些举措是怎么来的,难道是交巡警们“心血来潮”?

“当然不是,以前是凭经验,现在我们还想通过已有的数据收集与运行,把精准管控再扩大。”说起接下来的规划,他有条不紊,目标明确。

通过调研,许多群众对放学接送孩子的交通状况很关心。有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的集纳,他规划下一步,打通和学校之间合作。

比如,通过备案登记接送学生车辆信息,精准推送家长在接学生前导航到周边空余停车场,接学生时导航至限时停车位停放,真正保障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此外,“安全”也是徐龙正在关注推进的重点。“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提前发现道路交通风险隐患,并打通与各行业主管部门、企业、车主的联动渠道,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由事后兜底向事前预防转变。”

除了“蓝图”,让徐龙更高兴的是,该套系统上线后,也促进了重庆市交巡警的勤务机制优化。

“比如以前,每逢长假出城高峰,我们的基层民警很早就去路面开展工作了,但什么时候在哪个路段开展管控,主要凭经验,民警辛苦不说,效果也不一定好。”徐龙介绍,现在系统每次预警都会精准地告诉民警什么时候、去哪里、做什么,做多久。

“这何尝不是切实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也提高了效率。”徐龙坦言,从一开始,改变基层民警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就是他的“初心”之一。

对拥堵路段的快速疏通,对简易事故的快处快移,对一般事故的前期处置,以及对其他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严重交通违法的精准打击、重点交通事件的研判预警,已经在徐龙和其团队研发的这套数字警务系统上体现。

目前,该系统还与应急、消防、卫健、交通、住建、城管等多个部门实现一键推送、多跨协同,高效联动处置恶劣天气、交通事故、地质灾害等事件。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余虎      审核: 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