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探寻重庆火锅食材背后的“秘密”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铌紫 李雨恒

2024-09-28 21:21

重庆火锅号称“一锅煮天下”,背后的每一道食材都是一条产业链。9月28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合川区的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领略重庆火锅的独特魅力,开启一段美妙的火锅文化之旅。

▲2024年9月28日,来自央地媒体的记者们走进位于合川区的重庆火锅博物馆。记者 李雨恒

在重庆梅香园实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火锅底料生产线传来一阵浓郁的辣椒香味,采访团记者们循着香味,探寻火锅底料生产的“秘密”。

随着科技及智能化的发展,梅香园公司率先在复调行业中引入了跨界设备,通过管理迭代及工艺迭代,从相对传统的底料加工行业跨入了智能生产行业,实现了全链条智能自动化底料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升产品稳定性。

比如,在主要原材料辣椒的筛选线,由行业传统的人工挑选,并在行业中引进重选、风选、色选、X光及磁力的五级筛选设备,能有效去除原材料中石子、动物羽毛、玻璃、铁制品等异物,一次合格率超99%,解决了农产品种植,晾晒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异物;在提高挑选质量的同时,筛选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油辣子是餐饮及家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特别是川渝等南方地区。为此,梅香园公司在油辣子反应釜生产线投入了超过两千万元设备,传统的加工工艺主要由炒锅按工艺炒制,他们则集合化工、仪表行业,沉淀于研发工艺技术的打造。

“首先物料通过负压管道进入配料釜,配合油料管路进入生产反应釜,在中央控制室对生产过程进行温度、压力、时间、水分蒸发等数据控制,生产反应完成的进行油料自动分离。”重庆梅香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厂长郑传波介绍,该系统与传统方式相反,具有高效能、低污染、高坪效等多项优点,该复合调味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生产化应用已被确认为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认证。

随后,记者团来到重庆火锅博物馆,了解重庆火锅的历史传承以及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

据介绍,重庆火锅博物馆是火锅为主题的公益性专业博物馆,以世界火锅为背景,中国火锅为主线,重庆火锅为重点,全面溯源和传播中国火锅文化与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特色风貌。馆内有藏品183项,其中文物类共95项,文献书籍类30项,艺术场景类33项,报刊杂志类16项,文化景观类9项。

“‘泖’这个字念啥?是什么意思?”在印象火锅展区,墙上展示了几个火锅的专属字,引得记者们好奇。

“这里呈现的是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汉字,比如‘涮’‘染’‘濡’‘泖’‘汆’等汉字都与火锅文化紧密相连,不仅展现了火锅的独特技艺、食用方式,更承载了火锅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瑰宝的深厚内涵。”工作人员解释道,“汆”意思是把食物放到沸水中烫一下,随即取出,“泖”的意思是将食物用滚水烫熟而食。

中国火锅因其品系繁多,品类齐全,风味各异,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火锅谱系。工作人员介绍,川渝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粤式火锅则讲究清淡健康,北派火锅以其厚重、醇厚的肉类和丰富的浓汤取胜,江浙地区的火锅融合了全国各地的风味,云贵火锅则带有一种山野的粗犷,而台式火锅更加轻盈与多元。

“没想到火锅还分这么多品类,更没想到重庆火锅和四川火锅也有区别,真是涨见识了!”科技日报记者王姗姗分享了刚学习的知识,原来重庆火锅又称毛肚火锅,以麻、辣、鲜、香为特点,菜品多样、味道独特,四川火锅重滋味好辛香,口味醇厚,食材丰富,“以后再吃火锅就能明白这背后有这么多‘讲究’。”

合川作为我市唯一把火锅食材作为主导产业的区县,今年1月-8月,该区火锅食材全产业链产值284.48亿元、同比增长6.7%,新增岗位2000余个,带动相关产业链就业达4万余人,火锅食材产业集群列入工信部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到2027年,合川区重庆火锅食材全产业链产值达600亿元,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40亿元。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崔曜   主编:余虎      审核: 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