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推出新机制!高效调解道路交通矛盾纠纷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松

2024-09-20 18:24

“我的误工期是30天,对方只承认20天,剩余的10天该怎么办?”

“明明对方违规行驶在先,凭什么我要付这么多医药费?”

“走司法程序要这么久,我耗不起这个时间!”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因涉及责任认定、理赔、鉴定、调解等多个方面,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当事双方更耗时耗力。

为快速化解矛盾纠纷,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交巡警支队主动与司法部门、保险机构深入沟通,共商共建公安交管部门办案、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三位一体”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快速化解的运行机制,创新高效调解道路交通矛盾纠纷。

引入第三方化解民事赔偿争议

今年3月,在九龙坡区白桃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快递小哥驾驶三轮车违规变更车道与一辆疾驰的奔驰车相撞,三轮车翻倒致快递小哥头部受伤。

事故责任明确,快递小哥负有主要责任。然而,高额的医疗费以及后续的康复治疗费用,让小哥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让快递小哥及时得到救治,九龙坡区交巡警支队事故预防及处理大队通过申请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先行垫付其医药费。

考虑到该案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支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交调委”)立即响应。人民调解员杨森立即召集快递小哥家属、奔驰车司机、保险公司“面对面”调解,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情理和法理两方面进行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经过多次协商,当事双方与保险公司三方最终达成协议:保险公司提前介入,先行赔付快递小哥的医疗费,并按照约定时间及商定的赔付金额,支付后期的治疗费用等。

类似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基本上每天都会在交调委“上演”。据了解,九龙坡交巡警联合区司法局,整合司法资源,在全市率先成立交调委,组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专业队伍。

“以往,交巡警既是事故承办人,又是调解主持人,极易引发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质疑。”该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支队为此引入第三方平台机制,实现了事故认定与调解分离,有效解决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赔偿争议。

今年以来,交调委共受理调解案件485件,共调解成功案件465件,调解成功率95.88%;履行案件419件,履行金额1339余万元,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司法确认”给当事人吃下“定心丸”

“终于拿到赔偿款了,多亏当时选择了司法确认,要不然现在还要到法院重新立案。”市民沈女士的父亲去年在一起车祸中受伤,经调解,肇事方答应分阶段支付17000元赔偿,后来却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支付。

所幸调解完成后,沈女士在人民调解员的建议下选择了“司法确认”。司法确认即依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由法院对当事人达成的民事调解协议进行自愿性、合法性的审查,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的非讼程序。

正因有了这份“法宝”,迟迟拿不到赔偿的沈女士便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很快就顺利拿回来17000元的赔偿款。

九龙坡交巡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发生交通事故达成调解协议后,如果责任方后期反悔不履行赔偿,当事人需要到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要经过“立案—开庭—结案”整个流程,至少需要一两个月,受害人难以及时获得有效赔偿。

申请“司法确认”对交通事故当事双方均有利,一旦出现责任方拒不赔付的情况,受损方就拿着民事裁定书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省时省力省诉讼费;对责任方来说,后期受损方也不能以各种理由再来索赔,省去了后续潜在纠纷的麻烦。

农村地区路面“摩擦”多 联合调解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仅有效调解城区路面的交通事故,还要关注并及时化解农村路面的“小摩擦”。

针对九龙坡区西部农村地区居民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规意识相对薄弱,时常因简单交通事故产生“大争吵”,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民转刑”。

今年3月,九龙坡交巡警主动与司法部门、保险机构进一步沟通,在西彭大队成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专业队伍,致力于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交通事故调解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交巡警西彭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车辆追尾、擦挂等轻微交通事故较突出,导致车辆受损或人员轻微受伤。事故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往往因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会一直在事故发生地争执责任归属,也拒绝挪移停在车道中间的事故车辆,不仅影响道路情况,还易引发次生事故。交调委在西彭成立至今,已调解成功104起交通事故,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交巡警+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是九龙坡警方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其在深入推进警保联动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将交通事故责任判定、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有机结合,多元解纷协同发力,全力跑出了路面矛盾化解“加速度”,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当事人提供了一条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解纷途径。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郭晓静      审核: 余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