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健儿夺得四枚金牌闪耀巴黎残奥会 载誉归来的他们值得更多关注
2024-09-11 21:03
“热烈欢迎巴黎残奥会冠军凯旋!”9月11日下午3时10分,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欢迎的人群手捧鲜花,举着“热烈祝贺重庆残奥健儿为国争光、为市添彩”的横幅,翘首以盼,迎接奥运冠军的归来。
▲9月11日,重庆机场T3航站楼,参加2024巴黎残奥会的5名重庆运动员带着4块金牌乘飞机回到重庆。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随着一阵阵欢呼,身穿红白色运动套装的廖克力、金芋成、肖祖贤、严治强、杨通出现在众人面前。此次巴黎残奥会,我市5名运动员、1名教练员参赛,金芋成、廖克力、肖祖贤、严治强分别在乒乓球女子双打14级项目、男子双打14级项目、羽毛球女子单打SL3级项目、硬地滚球混合团体BC1/BC2级项目中获得金牌,为国争光,创造了重庆运动员参加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5人参赛,却能拿下4枚金牌,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奥运健儿们身残志坚、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他们以“不完美”的身体托起五星红旗,值得更多的关注和喝彩。
廖克力:拿第二枚奥运金牌不容易,周杰伦的歌给他鼓舞
“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下去才能看见希望。”这是廖克力的座右铭。
▲廖克力在采访现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5岁时,廖克力因意外截肢成为肢体二级残疾人。11岁的他和父亲到大田湾体育场玩,被启蒙教练相中,并被认作“好苗子”。
“最开始时很沮丧,想放弃,经常哭。”廖克力说,训练初始,手握不住球拍,球也打不上台面,加上受伤后,皮肤脆弱,手指和虎口常被磨破,疼痛难忍。
但廖克力天生就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在父母、教练、小伙伴的鼓励下,一球又一球地坚持了下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010年,20岁的廖克力参加了广州亚残运会,并拿下了乒乓球单打冠军。“这是我获得的第一枚国际大赛金牌,这枚金牌对当时的我来说太有意义了。”此后的十余年,廖克力开始活跃在世界残疾人乒乓球舞台,陆续在国内和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
在2021年的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MT6-7级决赛中,廖克力与队友闫硕合力击败了英国组合,为中国残奥代表团夺得第79枚金牌。这枚金牌,不仅是廖克力在东京残奥会上的首金,也是重庆选手在东京残奥会上斩获的首金,实现了残奥会重庆籍选手金牌“零的突破”。
此次巴黎残奥会,廖克力携手队友闫硕第二次站上残奥会最高领奖台,拿到第二枚残奥会金牌,他却直言“真不容易!”
他说,一是这次备战残奥会的时间缩短了,二是上一届拿了冠军,身上的担子重了,对手肯定也是有备而来。
“虽然这次压力比上一届更大,我能做的就是坚持每一天的训练,调整好心态。”廖克力告诉记者,为了缓解压力,训练之余他会找队友聊天,还喜欢听歌,最爱听周杰伦,“周杰伦的歌带给我很强的力量,每次上场前都会听他的歌让自己放松。”
在巴黎残奥会男子双打14级项目决赛中,廖克力和闫硕第一局失利,他们顶住压力翻盘赢下来,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父亲廖俊光也看得惊心动魄。
“在输球的局势下,我心里默默加油,相信他能扳回来,果然最后逆转了!”在机场等待儿子的廖俊光难掩内心激动,比赛期间怕打扰,跟儿子联系得不多,只跟他说加强训练,保护好自己,不要受伤,比赛中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自然会有一个好成绩。
连夺两次奥运金牌,这是廖克力努力坚持的结果。在父亲眼中,廖克力自理能力强,报喜不报忧,从不过多强调困难,但总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就像之前他在泰国比赛,看到他传回来的照片,我们才发现他脚上有伤,一点都没跟我和他妈妈讲,问他是不是受伤了,却只回答‘在调整’。”廖俊光深知,儿子长大了,学会了自我调节,不让家人担忧。
对儿子未来的期盼,廖俊光只希望他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当然我也想他能早日找到心仪的对象,组成自己的小家。”廖俊光幸福地说道。
金芋成:从零基础到金牌,“天才少女”努力且不服输
巴黎残奥会乒乓球女双14级项目中,一位个头不高、面容青涩的小女孩被人注意到:她的右手手腕缠着黑色绷带,与乒乓球拍合为一体,片刻不离。无论接发球力度多大,她总能将球拍与自己的手完美配合,发挥自如,变弱项为优势,一路高歌猛进。她就是金芋成,今年只有16岁。
▲金芋成(左一)。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经过激烈比拼,金芋成携手队友黄文娟,取得金牌,站上领奖台。这是巴黎残奥会中国乒乓球项目首金,也是本届残奥会重庆运动员的首枚金牌。
“她们真的做到了!恭喜拿下巴黎残奥会乒乓球女双14级金牌,最小的选手才16岁,是来自重庆的小女孩金芋成。”电视里,主持人的解说传出来,母亲李孝蓉喜极而泣:“太不容易了!”很快,李孝蓉平静下来,她关心女儿在巴黎吃得习惯不、睡得好不好,不过,最想的是女儿能尽快回来,大家一起庆祝,分享这个让人开心的时刻。
夺金后,金芋成背后的故事被更多人所知:因先天身体残疾,无法弯曲手腕,金芋成只能把球拍绑在手上才能练习乒乓球。人们惊叹:这个小女孩原来这么不容易,为了比赛,小小年纪就吃了太多的苦。
更让人惊愕的是,目前为止,金芋成只练习了4年的乒乓球。在很多人眼中,可谓“天才少女”。
记者见到金芋成时,这位金牌得主被鲜花簇拥。有旅客临场拉着拍照,她依旧青涩害羞,但都微笑着满足大家合影的愿望。她表示,回到重庆,自己最想吃的就是火锅,“平时训练也一样,太累了,就用一顿美食来犒劳一下自己。‘原地复活’,又有干劲了!”
对于大家提到的“天才少女”,她害羞地表示,“我不是天才,也会遇到瓶颈期。进入瓶颈期,一开始怎么练都练不进去,但我不会放弃。就像捏气球,一开始捏不爆,但你使劲,再努力使劲,砰的一下,气球爆了,疲倦期也就过去了。每一次跨过瓶颈期,我都觉得自己有所成长,所以,不要拒绝瓶颈期,这是每个运动员都会遇到的考验。”
金芋成的教练于涛回忆,4年时间,金芋成从零基础的初学者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天赋固然有,但最重要的是“不服输”三个字。
去年10月25日,金芋成在女单Class 6级收获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首枚亚残运会铜牌。获得奖项的她,并没有很开心,赛后采访还流下眼泪:“就是不服气!她实力确实比我强,我两个月前就输给了她,这次又输给她,下一次,我争取打赢!一定要赢!”
金芋成的辛苦,李孝蓉最清楚。“她有好几次都想放弃,感到非常迷茫,但最终都靠着顽强的毅力克服了!”李孝蓉告诉记者,女儿在2020年离开老家四川泸州,独自一人前往重庆训练,勇敢又执着。”别人觉得她是“天才少女”,我不这么认为,她背后的训练,我和教练都知道。李孝蓉说,女儿每天训练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周末还会加练。她心疼女儿,反被女儿安慰说:“这是每个运动员的必经之路,不付出,怎么会有收获。”
肖祖贤:在逆境中逆流而上,用好心态战胜对手
“还有好久出来哦?”“快了,快了,几分钟,再等等!”11日下午,在机场到达大厅,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抱着鲜花,不停张望,表情严肃,不时与身旁的人交谈。
“我回来了!”肖祖贤快步走出来,她高举双手,向大家问好。中年男子一眼就看见了肖祖贤,顿时眉开眼笑,还拼命往人堆里钻,只想亲手送上鲜花。
“爸爸,你还好吗,我很想你。”“我很好,看到你回来就放心了,今晚我们去吃你最喜欢的火锅!”原来,这是肖祖贤的父亲肖纯国,父女俩已经一年半没有见面了。
▲肖祖贤在采访现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首次参加残奥会,就斩获金牌,对肖祖贤而言,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1996年,肖祖贤出生在大渡口区建胜镇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两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肖祖贤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了整整半年,醒来后经医生诊断,她右边身体的运动神经全部受损,导致行走与运动无法像健全人一样,从此留下了残疾。
那时,肖纯国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收下这份苦难的‘礼物’,在逆境中逆流而上”,从此以后,这句话一直激励着肖祖贤在困境中蹒跚且坚定地不断前行。
2016年对肖祖贤是特殊的一年,重庆市残疾人集训队教练到大渡口挑选运动员,在众多的报名者中,教练一眼就相中了肖祖贤。
体育之路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对于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肖祖贤而言,最初的日子几近崩溃,身体的残疾让她常常在高速运动中失去平衡摔倒。
在经历上万次的挥拍、平衡球、步法跳跃、冲跑等体能训练后,她终于找到克服困难的诀窍,能够以适当的力度和角度维持身体平衡,并且可以自由运用扣杀、反拍等技术动作。
肖祖贤先后获得了全国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单打SL3第一名,全国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在2023年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中,更是为重庆拿下本次亚残运会的首枚金牌。
回想起这次巴黎残奥会之旅,肖祖贤说,感觉挺好,把训练的水平都打出来了,不过半决赛时还是挺紧张的,因为曾在之前的比赛中输给过对方。
“我就是抱着打败她的心理去迎战,走好每一步。”半决赛前,教练一直鼓励肖祖贤,让她保持平常心,她也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对方。
拿下半决赛进入决赛,在第二局落后的情况下,肖祖贤在赛点时扳平比分并反超,当时她就不断告诉自己“往里面打,不要出界,不要失误”。
在教练和父亲眼里,肖祖贤是一名心态极好的运动员。但她刚到巴黎与父亲视频通话,袒露了心声:“我还是有点紧张,毕竟第一次参加残奥会。”
肖纯国是个话不多的人,听到女儿这样说,他给女儿发去了一首歌,汪峰的《灿烂的你》,用歌词“伤痕累累才能够顶天的重生,那渺小的坚强的无畏的,才是真正闪耀的你”鼓舞女儿。
带着这份鼓励,肖祖贤顽强赢下决赛。赛后,她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爸爸,我今年代表重庆拿了奥运金牌,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一刻,父亲喜极而泣。
在机场,肖纯国的目光始终没有从女儿身上移开过,看着女儿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和喜爱,老父亲的脸上满是欣慰。
回国前,肖祖贤特意叮嘱父亲回来后一定要带她吃顿火锅,接下来,她还想去大理、青岛旅行,好好地休息一下。
严治强:20年磨一剑,信念感让我超越自己
“爸爸,你在比赛的时候好帅,好厉害!”11日下午,机场到达大厅,见到爸爸出站,6岁的怡怡飞扑到严治强怀里,父女俩紧紧相拥。怡怡说出了最想对爸爸说的话:“我好想你!”“乖,我也想你们!”严治强吃力地挤出这些话语。从巴黎到重庆,长途奔波的劳累,在女儿一声声呼唤中,烟消云散。
▲严治强与女儿合影。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这一幕,感动了不少旅客。感动之余,大家也对这位坐着轮椅参赛的运动员满是好奇和钦佩:到底是怎样克服身体的不便,完成比赛并获得金牌的?想都不用想,一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2岁时,严治强就被确诊为脑瘫,言语和行动功能严重受损。身体的缺陷,并没有打倒他。小时候,每次在电视上看到运动员夺冠登上领奖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他总是异常兴奋。有一次,他艰难地从嘴里挤出几个模糊的语音:“长大了,我也要为国争光。”
靠着坚定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2004年,严治强终于成为一名硬地滚球队员。为了训练自己的精准度,严治强常常把自己泡在训练室,反复用一个球去撞击另一个球,再自己去捡,再反反复复。为了训练力量,他常用球去撞击哑铃,直到用软球把哑铃撞开。
他所训练的硬地滚球项目,涉及运动员的球感、控制能力,以及思维上对于全局的把控,以及战术上的分析和运用,可以说是瞬息万变。
通过多年努力,严治强有了精准的投掷、巧妙的思维战术,打起球来,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坐在轮椅上表演“行云流水”。
在巴黎残奥会硬地滚球混合团体BC1/BC2决赛中,严治强与队友联手对阵印度尼西亚选手,最终以7:6夺得金牌。这不仅是严治强个人在残奥会上取得的首金,也是残奥会硬地滚球团体赛的历史首金。
看到父亲挂在胸前的金牌,怡怡撒娇:“申请把金牌放在我的床边!每天一睁眼就可以看到爸爸的这份荣誉。”对于多数人来说,硬地滚球这项运动,非常陌生,但怡怡因为多次观看父亲比赛,深知比赛规则:“发的球距离白球越近,成绩越好。”
目睹严治强被掌声和鲜花簇拥,妻子旷立夏站在身后,跟多数时候一样,选择默默支持丈夫,好好照顾家里。此刻,她的眼里多了幸福的泪水。
“他今年36岁了,说实话,随着年纪增大,状态肯定没有以前好。但他就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到金牌,靠的就是这份信念感。”严治强认同道:“没错,强大的信念感,让我超越自己。”
旷立夏介绍,丈夫平时训练时,早上7点就要出门,晚上9点才回来,备战残奥会,有时还要加练。她最记得,丈夫因为一个动作不规范,刻苦训练了3个月,“太累了,我只希望他能好好休息。”
“接下来,还会继续备战下一届残奥会。”教练冉俊神情严肃但信心满满。他觉得,严治强完全还能再战赛场。除了旷立夏,冉俊最知道严治强为比赛付出了什么。
“非常不容易!他在个人赛时发挥并不太好,但赛后积极调整,团体赛努力拼杀,‘杀’出个金牌。”冉俊透露,2004年起,严治强一路“征战”,从北京残奥会到巴黎残奥会,他先后参加了5届残奥会,从最初的第4名到铜牌、银牌,最后站上金牌的最高领奖台,可谓“二十年磨一剑”。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