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午,记者走进江北区华新街街道桥北社区老年食堂,这里正在供应特色面食、手工大包、小碗菜、套餐、小火锅等,前来就餐和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1000多平方米的食堂好似一个小型的美食城。来自华新街街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桥北社区老年食堂单日人流量突破3000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店。
食堂里,70岁的周光英和老伴吃得正香。她是这里的常客,“食材新鲜、菜品丰富、价格合理,而且离家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
民以食为天,老年助餐服务是日常琐事,也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近年来,市民政局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并将其纳入主题教育“民政惠民有感”十项实事。截至目前,全市社区老年食堂等助餐服务设施达到1578个,其中社区老年食堂1161个、助餐点417个,共惠及老年人近180万人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广覆盖,我市综合考虑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社区规模大小、老人基本状况、服务半径等因素,社区老年食堂以多种模式开展建设。一是开放一批,结合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站点开放堂食或开展送餐服务,并由市场主体进行专业化运营,此类食堂已突破800家。二是引进一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吸引200余家诚信规范的优质社会餐饮企业建设运营社区老年食堂、发展中央厨房集中配送服务,打造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品牌。三是融合一批,支持物业等群众身边的企业,发挥其贴近老年人的优势包片为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和送餐服务,让老年人就餐更便利。
今年3月刚开门迎客的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东正社区老年食堂是第三种模式。东正社区是重钢集团环保搬迁后遗留下的职工家属区,60岁及以上居民占比35%。为解决辖区老年人“热餐热饭”难题,东正社区与辖区一餐馆合作,实行社会单位运行,社区提供堂食、送餐等服务。一个月来,社区老年食堂成为老人们的外出就餐首选,不仅自己吃,还约着老伙伴、邻居一起就餐,吃完饭后就在社区老年活动室休闲娱乐。
据了解,市民政局已出台社区老年食堂扶持政策,市级对100家示范性食堂予以每家5万元的奖励,有条件的区县给予1—6万元建设运营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老年食堂予以税费优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精神,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与盘活闲置资产有效衔接,重点依托闲置国有资产、存量商业和社区用房开办群众身边的社区老年食堂,促进服务便利可及。市民政局还将协调住房城乡建设、人力社保、税务等部门,在设施场地使用、人力资源保障、税费优惠减免等方面加大对食堂建设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对困难、高龄老年人就餐实施分类差异化补贴。
编辑:杨铌紫 主编:余虎 审核:郭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