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险固安重庆探索①|4.6万座高楼的消防“攻坚战”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松 朱婷 实习生 马厚雪

2025-04-06 19:28

图片

开栏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除险固安”列入重点工作。平安重庆建设大会提出,要大力推动平安重庆建设迈上更高台阶、交出高分报表。

从“除险清患”到“除险固安”,重庆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进程中,持续夯实安全根基、不断创新探索,让城市更安全、更具韧性。今日起,本报推出“除险固安重庆探索”系列报道,聚焦超大城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展现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提升城市本质安全的探索实践。

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城,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现代化大都市尽显繁华。然而,4.6万余座高楼背后,也“承载”着巨大的消防安全压力。

一场针对高层建筑消防隐患的“攻坚战”,在山城打响。如今,这场战役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高层建筑火灾起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市高层建筑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高楼消防“攻坚战”,怎么打?“数字重庆”建设如何为“平安重庆”建设赋能?这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必答题。

关键词:高楼消防码

4.6万座高楼有了“消防身份证”

在高楼林立的重庆,如何迅速发现火灾安全隐患,是一门学问。

近两年,不少市民发现,自家楼栋的墙上,张贴了一张“消防码”,手机一扫,就能看到本楼栋的建筑高度、楼层、面积、使用功能等信息,同时,市民还可以通过扫码举报火灾安全隐患。

近日,家住渝中区大溪沟街道西信洲际花园的刘敏发现,自家楼栋的楼道里,不知何人堆放了一个废旧沙发,挤占了逃生通道的空间,他立即扫描“消防码”,将情况反映上去。没想到小区物业当天就派工作人员将废旧沙发清除,疏通了逃生通道。

▲工作人员在扫描高楼消防码。(受访者供图)

小区楼栋消防隐患为何处置这么快,这跟我市在数字重庆建设中开发投入的“高楼消防”数字应用关系密切。

“它就像每栋大楼的‘身份证’一样,是唯一的。”市消防救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高层建筑数量多、密度大,火灾风险高,一直是我市火灾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市消防救援局研发投用了“高楼消防”数字应用,通过智能算法,整合每栋高层建筑基础信息、消防管理情况、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和灭火救援预案等数据,逐栋形成“高楼消防码”。

“高楼消防码”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扫码,查看本建筑消防安全风险等级,绿色属于低风险,如有隐患,消防码会变色预警,也可以了解建筑基本信息和管理单位情况。二是消防管理单位可以通过扫码,开展防火巡查检查、消防设施维保和消防控制室值班管理,相关工作进度可量化呈现。三就是市民可以通过扫码,举报上传火灾隐患,进行社会监督。群众举报的火灾隐患,首先会推送到物业管理和基层智治中心,相关部门会立即安排巡查人员核查整改,如果不及时整改,系统将自动推送至区治理中心处理。

事实上,市民刘敏的举报启动了“高楼消防码”社会监督功能和闭环处置程序,小区物业和大溪沟街道基层治理中心第一时间得到推送信息后,立即对楼栋里的消防隐患进行了清除。

市消防救援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统计,“高楼消防码”自运行以来,已辅助群众举报隐患9000多件,市民点击学习消防安全知识140万次,助力单位开展巡查检查671万次,督促整改各类火灾隐患2.2万处。

汇聚全市4.6万余栋高层建筑信息的“高楼消防码”,通过“一楼一码”,实现“一码智管”,已经成为消除高层建筑消防隐患的“撒手锏”。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

进楼入户监管难题有了新“解法”

推着电动自行车回家充电,从而导致自燃发生火灾的案例屡见不鲜,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通过智能的方式,减少甚至杜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吗?在江北,就对此进行了一番探索。

前不久,家住江北区水语华庭小区的陈文下班回到小区,正准备乘坐电梯上楼回家,突然,一位居民推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就进了电梯里。

▲商业综合体管理人员正在对物联网信号显示异常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受访者供图)

“网上新闻这么多,大家都晓得,电动自行车上楼危险性很大,但是我也没法去劝,别个肯定不得听,甚至还要跟我吵架。”正当陈文纠结是否要劝说时,安装在电梯内的电子屏率先发出了声音。

“电动自行车禁止上楼!电动自行车禁止上楼!”随着电子屏重复播报,电梯也停止了运行。陈文和电梯里的其他居民于是纷纷开口劝说,让推着电动自行车的居民退出电梯。

在大家的劝说下,那位居民只好推着电动自行车退了出去。

成功阻止居民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正是近年来江北区探索安装的智慧电梯系统。

水语华庭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小区共有29部电梯,初步统计有电动自行车100多辆,以前大家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现象屡见不鲜。通过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现象得到了控制,但仍有少数不自觉的居民会偷偷将电动自行车推回家中。为进一步杜绝这一现象,江北区开始试点安装智慧电梯系统。

记者了解到,智慧电梯系统由安装在电梯内的摄像头、电子屏和后台数据平台组成。摄像头能够自动识别推入电梯的电动自行车,然后通过电子屏上的喇叭进行报警劝阻。如果当事人无视劝阻,该系统则会控制电梯运行,直到当事人将电动自行车推出电梯。

“后台系统还会通过摄像头拍照留证。”江北区首个安装智慧电梯系统的名门山庄物业负责人刘正颇有感触地说,安装前,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现象天天都会发生,甚至物业工作人员还会因为劝阻和居民产生矛盾。但现在,已经没有居民将电动车推入电梯了。

记者还了解到,小区为方便电动自行车充电,划定了安全的充电区域,并安装了统一的充电桩。双管齐下之下,名门山庄小区现在已经杜绝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问题。

除了小区智慧电梯系统,江北区还探索社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新模式。如五里店街道联动辖区几家大的物业公司,开展智联的电动自行车社区管控解决方案,通过为电动自行车及电池安装电子标签,构建社区车池资源库,并在小区出入口、单元楼、停放区、充电区等区域部署感知设备,实现小区出入识别、违规溯源管理、车池入户预警、智能充电建设、车辆过充提示、重点安全宣教等功能。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

智慧消防系统成了“守护神”

3月28日,周五晚上的两江新区龙湖爱加两江星悦荟霓虹闪烁、流光溢彩,人们卸下工作的疲惫,沉浸在美食与购物的欢愉中。

只是不为人所知的是,在这座大型商业综合体里,一场无声的守护早已悄然展开——烟感探测器在梁柱间伫立待命,消火栓管道里的水正静静流淌,微型消防站的应急灯始终待命......

龙湖爱加两江星悦荟总体量约11.6万平方米,其中商业5.3万平方米,地上17层、地下3层,高度74.55米,属于我市一类高层综合楼。这类大型商业综合体,往往集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身,其建筑体量大、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电气设备繁多,管道线路复杂,成为火灾防控的“重中之重”,灭火救援的“难中之难”。

但龙湖爱加两江星悦荟自2022年5月投用后,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商业体安装了智慧‘大脑’。”两江新区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龙湖爱加两江星悦荟安装有大型商业综合体智慧消防系统,通过物联系统,接入管网水压监测、消防水池水箱液位监测、消防控制室人员离岗报警装置、外围消防车道占用报警装置,可实现商业体的全方位监控。

消防控制室00后工作人员杨龙介绍,有了智慧消防系统,他们不再需要人工巡查,只需盯着电脑主机,就可以看到哪里出现消火栓压力不足、水压异常等问题。他的同事雍杰则注视着另一侧的电子大屏,从地下车库到各楼层,全覆盖的700多个监控摄像头,确保整个商业体都在他们“眼皮底下”,以便随时发现和处置突发状况。

去年底的一天深夜,消防控制室电脑主机突然发出烟感报警。杨龙迅速确认烟雾来源,紧急赶到引发报警的商铺,将商铺内未完全熄灭的炭火扑灭。由于处置及时,没有酿成大的灾害,商家也没有遭受损失。事后,为吸取教训,商家进行了整改,除店员接受宣传教育培训外,还开展了多场消防培训以及大型火灾疏散演练。

记者了解到,目前,两江新区11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均安装了智慧消防系统,成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守护神”。

数读≤≤≤

9层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高度大于24米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都算高层建筑。按照层高3米计算,9层以上的住宅就算高楼。

1.3万栋 从2020年开始,重庆连续5年部署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截至去年11月,全市累计整改1.3万栋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拆改可燃雨棚、外墙防护网121万户,查处占堵消防车道违法行为46万余起。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杨铌紫   审核: 付爱农 主编:余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