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重庆轨道交通累计客运量突破100亿人次。
自2005年2号线开通试运营以来,重庆轨道交通在发展中实现了全面飞跃——运营里程不断增长,538公里的线网,述说着重庆轨道交通从最初的单线运营演化成遍及中心城区的网络化运营;日客运量屡创新高,508.1万人次的峰值,见证了重庆轨道交通从当年的新兴交通方式成长为市民出行的重要支柱。
而这100亿的背后,是便捷性的不断跃升。据了解,重庆现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10余条各个走向的轨道交通线路通达众多居民区、商业区、客流集散地等重要区域。目前,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担率已超过50%。乘坐轨道交通,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选。
除了线网的不断加密,乘车方式的进化,也让轨道交通的出行便捷性大幅提升。2021年,环线、4号线、5号线实现三线互联互通,完成了“人换乘”到“车换线”的变革,乘客从唐家沱站上车,可一车直达跳磴,全程节省33分钟,进一步减少了出行的时间成本,拉近了城市的时空距离。
▲市民乘客乘坐互联互通直快车。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供图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轨道交通线网的完善,重庆轨道交通客流强度不断走高。为了让乘客少等一班车,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持续开展扩能改造,先后实现2号线较场口至天堂堡段和3号线鱼洞至江北机场T2航站楼段8编组列车上线运行。
“更长、更宽的8编组列车有效缓解了线路的客流压力,乘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改善。”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奔忙了19年的2号线4编组列车,也逐渐退出了运营的舞台,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206号车停靠在云阳儿童公园,继续与人们的欢声笑语为伴。
▲2号线8编组列车穿越李子坝。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供图
为提升轨道交通夜间运载能力,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于2021年启动常态化延时运营,大部分线路末班车发车时间延迟至23:00,并优化部分车站末班车换乘衔接方案,让末班车服务到尽可能多的夜归人。每逢节假日,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还会适时开展延时运营,2023年除夕夜,更是创下了运营至凌晨4:15的纪录,彰显了一座城市的人情味。
▲“强冷”“弱冷”车厢。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供图
100亿的背后,也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持续增强。重庆雨季多雨,车站出入口纷纷撑起雨棚守护乘客雨天出行;夏季酷热,127座车站开放纳凉区供市民避暑,就连列车也上线“强冷”“弱冷”自选套餐,在炎炎夏日中为不同体质的乘客提供不一样的清凉。直饮水机、共享充电宝、自助鲜花机、自动还借书柜、“捷顺购”便利店……人性化、个性化设施的投用,让轨道交通出行不再只是出行,而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00亿的背后,还是智慧化的全面覆盖。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2号线试运行之初,乘车凭证还是纸质票,如今,移动支付、乘车二维码进站已广泛普及重庆轨道交通线网各车站,只需手机一扫,即可在全线网轻松畅行。
▲智能客服中心。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供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重庆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逐步实现了乘车二维码互通,“一码畅行”将成为人们跨城出行的常态。随着智慧车站、智慧线路的不断建设,智能客服中心、全自动无人驾驶等科技手段势必给市民乘客的旅途带来更多惊喜。
编辑:张莎 主编:余虎 审核:郭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