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数字改变重庆|围绕老百姓关切 重庆初步构建数字社会为民利民惠民高效精准服务体系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铌紫
    时间:2024-04-15 07:40

    前段时间,家住渝北区玉峰山镇的艾女士在渝北区某酒水批发商店做完保洁后,却没拿到应得的200元报酬。她通过“渝悦·根治欠薪”应用扫描“渝薪码”反映这一情况后,渝北区劳动监察部门协同属地玉峰山镇政府迅速介入,仅用几个小时就让艾女士拿到了应得的报酬。

    “渝悦·根治欠薪”是我市数字社会建设打造的应用之一。一年来,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社会保障和服务能力,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利民宜居宜业、便民就医就学、惠民扶弱济困、为民生活增色添彩,丰富数字+生活服务,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上线一批应用,集成综合场景,为群众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多样、均等、便捷的社会服务,让城市和乡村更文明、更均衡、更和谐。

    数字化根治欠薪 为2.6万余名劳动者追讨工资3亿元

    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市人力社保局针对劳动用工全过程精细化监管不足、欠薪风险预警即时性不够等问题,依托人社西部(重庆)数据实验室,建设了“渝悦·根治欠薪”应用。

    “街上很多地方都贴了‘渝薪码’,镇上干部经常向我们宣传,扫这个码就能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艾女士在与雇主发生纠纷后,第一时间想到了扫“渝薪码”反映情况。

    当日下午2点10分左右,应用收到艾女士的信息,渝北区劳动监察部门立即通过三级平台转交给镇上的基层治理中心,网格员得知后,马上与艾女士及其雇主取得联系,把双方约到店里当面调解,现场就把矛盾化解,艾女士最终收到了报酬。

    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信息科科长杨海东介绍,劳动者可通过“渝快办”App“根治欠薪”专栏反映重庆市范围内的欠薪行为,或是扫“渝薪码”一键快速反映欠薪问题,“渝悦·根治欠薪”数字应用依托市三级治理中心,按照“行业归口、属地负责”快速流转,实现多部门快速协同处置,还可随时查询线索办理进度。

    除了劳动者可以主动反映欠薪线索,“渝悦·根治欠薪”应用也在由被动查办向主动预警转变。

    去年12月,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九龙坡区一在建项目工资专户流水异常,从而发出预警。“我们立即启动预警处置机制,市区两级治欠办和行业部门多跨协同联动,上门主动排查,及时化解欠薪隐患。”杨海东说,该应用对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的人员考勤、工资发放情况以及重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出现未按期发放工资或工资发放与考勤不一致情况,应用会及时发出预警,属地人力社保局、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会第一时间介入,进行摸排处置欠薪。

    据介绍,应用上线试运行以来,实现了用工监管、欠薪预警、处置流程、治欠效能、隐患摸排、集成服务“六重迭代升级”,并已归集市住建委、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等9个部门18类数据4800余万条数据,累计覆盖在建项目4000余个,各类重点行业企业3.8万余家,贯通全市1031个乡镇街道,2261个区级部门、国有平台公司,打造“欠薪隐惠问题全量收集、欠薪问题清单管理、欠薪问题处置跟踪、欠薪问题处置情况反馈”闭环管理体系,处置欠薪线索6万余条,欠薪预警1万余条,欠薪线索处置时间缩短50%以上,为2.6万余名劳动者追讨薪金3亿元。

    不再重复做医学检查 全市112个项目互通互认

    “现在政策好,我在其他医院做了检查,在附二院这边都能调得出来报告,既节约了钱,又方便得很。”4月10日上午,68岁的吕婆婆因右脚踝关节疼痛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看病。令她没想到的是,重医附二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聂茂医生并未让她再做影像学检查,而是直接点开电脑,查看了吕婆婆近期做过的同类检查相关报告。

    而在此之前,吕婆婆并不知道这项“福利”,她以为这次看病又要排队做检查。

    “婆婆,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的?有没有在其他医院看病做过检查?”聂茂询问起吕婆婆就医情况。因右脚痛了很久,今年过年前吕婆婆在某骨科医院住过院,但具体做了哪几项检查,她自己也不记得了。

    聂茂又询问吕婆婆手机里有没有渝康健小程序,可吕婆婆没有使用智能手机。于是,聂茂征求老人同意,辅助她授权“渝阅·医检互认”应用,在重庆市医学影像云中心查看到了吕婆婆此前曾在骨科医院做过的踝关节DR检查影像资料和核磁共振影像资料。

    “这个影像检查的效果很清晰,看得到有一个骨刺,您得了踝关节滑膜炎,不用再重新做检查。”随后,聂茂在平台上点击了“互认”,确定使用这一份影像学资料。

    不用再做检查,吕婆婆很是开心。聂茂说,现在在给患者开具检查单时,医检互认应用会提示患者曾做过的检查,这既方便了患者看病,对医生来说也能及时调阅病人在其他医院做的影像资料,快速对患者病情做诊断,节约医疗资源,提升治疗效率。

    通过数字重庆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开发了“渝悦·医检互认”应用,统一了112项互认项目(其中检验45项、检查67项),覆盖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的有效期为3个月内,在全市已建成“市—(区)县—基层”三级数字网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作为重庆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的牵头单位,通过搭建数字化影像云中心,实现了全市医学影像数据云端汇集、线上质控、结果互认、资料共享。

    截至今年3月,重庆市医学影像云中心已接入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1151家,汇聚影像检查结果超2700万份,汇聚影像数据总量超2573Tb。

    “医检互认是数字健康重要工作,意义重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何大维介绍,接下来重医附二院将进一步加强医学影像数字化质量控制,做到同质化,同时加快智能化技术应用,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认知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前沿科技融入医院系统的建设中,为医疗机构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医学影像服务。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创新智慧生活品质化多样化服务

    随着数字社会的推进,重庆不仅是在就业、医疗等重点领域形成数字化建设能力,还聚焦“一老一小一弱”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创新智慧生活品质化、多样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初步构建起数字社会为民利民惠民高效精准服务体系。

    针对全市老年群体需求多元化、供需信息尚未精准对接,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可及性还有差距等问题,重庆推动建立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管理体系,实现能力一次评估、结果综合运用;推动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旅委等部门老年人优待服务协同,实现老年人持“长者码”就医和文旅等优待服务;同时,整合养老机构信息数据管理,推动养老机构数字化运营、智能化监管,实现养老机构等在线查询和预约,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活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安排,实现多部门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中的高效协同。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已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基本养老服务质量,累积建设并运营的老年食堂742个,覆盖全市191个街道,惠及老年人150余万人次,助餐网络逐步形成。

    在聚焦交通出行方面,重庆针对交通出行方式场景服务割裂、换乘接驳不畅、新业态出行监管困难、供需不平衡、群众出行便利不足等问题,助推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比如,健全完善“渝快码”标准,推动其具备出行场景和政务场景兼容使用的能力;去年我市以“渝你同行”应用建设为支撑,打造一码享行、渝悦修车、渝悦学车3个多跨场景,延伸运游融合、停车换乘、低碳减排场景设计,实现出行服务重点能力。

    此外,重庆还推动一体化出行服务管理创新,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等,保障“渝快码”在交通出行领域的服务,实现一码通乘、一票联程、一键支付的能力,规范学车、修车一体化服务。

    截至目前,已为30余亿人次出行群众、60余万学车群众以及全市600余万车主提供出行一体化服务,被纳入国家综合交通信息平台部省联动试点。

    编辑:杨铌紫     主编:余虎      审核: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