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基层治理密码|“老班长”唐才全的调解“兵法”:走心走实,与群众走在一线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张莎

2025-11-18 17:04

“你家搭这棚子,有没有考虑过我家的感受?”

“我在自己的地方搭东西,凭什么要考虑你的感受?”

……

11月18日,在北碚区东阳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老班长调解工作室里,两位当了十几年老邻居的居民,因为一方搭建彩钢棚的事争得面红耳赤。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

“大家都先冷静。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吵架的。”调解员唐才全沉稳地劝导。他深知,面对积怨已久的邻里,稳定情绪是第一位的。“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表达方式不一样,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他的话,双方都听得进去。不仅因为他在理,更因为大家认可他这个人——一个当了十几年兵、在街道工作了十几年、对上对下都知根知底的“老班长”。

这位63岁的退役老兵,三年前已经从街道司法所的岗位上退休了。如今是凭着一名老党员、老兵的赤诚与热情,继续在基层发光发热。对他而言,能为居民纾解心结,看着矛盾逐渐消弭,有一种无可替代的成就感,也是退役军人余热生辉的最好方式。

走心——战友式关怀,解事结先解心结

“老班长,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这么完了?”退役军人陈威第一次走进调解室时垂头丧气,不住地倒苦水:家庭破碎、居无定所,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面对这位称自己为“老班长”、眼神黯淡的战友,唐才全没有急于讲大道理。他通过一次次谈心,逐步拉近距离。“要往前看,你还是个当兵的,拿出军人的精气神来!”唐才全的话,既是拉家常,又像在“战前动员”。

他深知,对于像陈威这样的战友来说,信任比说教更重要。光是口头鼓励还不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考虑到陈威寄居在姐姐家不便,唐才全主动协调。他上报街道,反复与产权单位沟通,最终以较为优惠的价格,为陈威租到一套两室一厅的安置房。

“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有个窝,又有了生活的希望。”拎包入住那天,陈威的眼里重新有了光。如今,陈威爱上了喝茶,生活有了情趣,笑容也多了。

一声“老班长”,承载着信任,更连接起两颗军人的心。

走实——体系化作战,情理法交融破僵局

调解工作,不仅是温情的守护,更是情与法的硬核碰撞,需要像指挥打仗一样,“统筹全局”。

不久前,东阳街道辖区发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外地务工人员不幸身亡。二十多名家属从外地赶来,情绪激动,提出高额赔偿;企业方则认为事故存在意外因素,双方僵持不下,冲突一触即发。

闻讯后,老班长调解工作室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建了一个由多方力量组成的专项团队,包括街道相关负责人、律师、社工等15人,展开“体系化作战”。

他们连续36小时坚守现场:律师严谨讲解工伤保险政策;社工对家属进行一对一心理安抚;后勤组协调食宿,提供热食供应。

唐才全发现,家属中的谈判代表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立即以战友身份回顾军旅岁月,逐步消解对方的抵触情绪,引导他们认识到“合理诉求需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在情与法的天平上,唐才全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他组织多轮协调会,一方面让律师拆解法定赔偿构成,另一方面与企业分析责任风险,引导其承担社会责任。最终,企业考虑到其家庭实际情况,同意在法定标准外,酌情提高部分赔偿标准,家属也放弃了过高诉求。

一场可能激化的重大纠纷,在团队的协力下圆满化解。

走在一线——田埂上丈量,用事实修复乡情

“今天必须说清楚,你家的荷塘凭什么占我家地?”村民姜某怒气冲冲。

“我没占你家的地,不信你自己去量!”江某毫不相让。

近日,面对这对因荷塘边界问题闹了半年的邻居,唐才全没有坐在调解室里听争吵,而是直接把调解现场搬到了泥泞的田埂上。他邀请村社长、老党员组成“临时侦察班”,带着皮尺、承包证附图,顶着日头,一寸寸地丈量,一遍遍地核对。

汗水浸透了衣衫,真相随之浮出水面:丈量比对后发现,所谓的“侵占”,其实是荷塘逐年淤积造成的视觉误差。事实面前,双方无话可说,但心里的疙瘩还没解开。

唐才全趁热打铁,在村委会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调解会,请村党组织书记讲述姜江两家早年互帮互助的往事。

“远亲不如近邻,为这点误会坏了多年的情分,值吗?”唐才全适时引导。气氛悄然转变,从剑拔弩张到沉默反思。随后,团队还协调资源,帮江某以优惠价格修复石梯、平整荷塘。

后续回访中,调解团队得知,江某挖藕时,主动给姜某送去了最新鲜的莲藕。这对“冤家”终于重归于好。

回首十几年基层调解路,唐才全说,这是一条从“单打独斗”到“体系作战”的升级之路。前期,他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在基层穿梭。如今,“老班长调解工作室”已发展成一支汇聚律师、社工、社区专干、志愿者的近百人专业队伍,在全街道14个村社扎下了根。

现在,唐才全的目光看得更远——东阳街道有1700多名退役军人,这是他心中亟待发掘的“宝贵财富”。“我准备把这些战友都动员进来,他们身上有纪律、有担当、有情怀,是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为了能持续打好这场为民服务的“持久战”,唐才全保持着军人的严格自律,每天坚持慢跑10公里,用最好的身体状态迎接群众的每一次求助。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张珺 主编: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