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探寻基层治理密码(79)|看重庆这小区如何管好电动自行车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松
    时间:2024-04-20 15:47

    3月28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消防条例》,该条例于7月1日起施行。

    ●为防患于未然,条例明确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及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室内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或为其充电。

    ●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

    ●同时,条例也对电动车停放、充电等行为作了制度引导。

    4月2日凌晨4点过,我市两江新区翠云街道翠云花园小区发生了一起电动车自燃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这些车如果不是停在室外指定区域,就比较麻烦了。”4月17日,记者对这起事故进行回访时,一位小区居民这样说道。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是老旧小区乃至多数小区管理的难点。翠云花园小区是如何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管理的,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有效“隔离” 电动自行车自燃,过火范围仅限于停放点内

    4月17日,记者来到翠云花园小区,在电动自行车室外集中停放点看到,停车棚的钢架和顶棚都被大火烧得有些变形,但因为周边是空旷地带,火势并没有蔓延。

    “幸好这些电动自行车是在室外集中停放区域,要是在屋头燃起来,不得了。”16栋居民陈江说。

    16栋位于集中停放区附近。当天凌晨失火时,陈江从睡梦中惊醒,还参与了灭火。

    他认为,火灾之所以没有造成重大损失,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在室外这一举措起了大作用。

    翠云花园小区建于2006年前后,有居民楼17栋,住户约1200户。

    记者走访一圈发现,小区内道路较为狭窄,而且沿坡而建,上下落差约有50米。

    但令人赞叹的是,小区内的双向两车道调整为单向通行,另一边全部规划为停车位;另外专门搭建了两个有钢架棚的电动自行车室外集中停放点。

    两个集中停放点均设置了智能充电桩。

    物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些年,这里并不是这样秩序井然。

    曾经乱象 电动车随意停放、“飞线”充电等情形随处可见

    据了解,该小区内有电动自行车150多辆。以前,小区居民都把电动自行车停在自家楼栋的入口附近,再从家中拉“飞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一旦发生火灾,楼栋口将被大火覆盖。

    2018年,两江新区翠云街道开始规划在辖区内电动自行车较多的小区,设置集中充电和停放点,翠云花园小区正是在那时开始整治的。

    翠云街道翠渝路社区工作人员盛媛告诉记者,他们专门找来第三方企业实地勘探选址,本着将安全隐患最小化的原则,选定了靠边坡的两处区域作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

    集中停放点没多久就修好了,但许多居民图方便,并不买账,继续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房前屋后。

    为此,消防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宣传,劝说大家不要乱停乱放电动自行车,甚至还收缴过“飞线”充电设备,可是效果仍然不好。“没收了电线,人家又买来新的……”

    有的居民责怪工作人员“多管闲事”“没事找事”。有的居民见工作人员上门劝说,连门都不愿开。还有的居民玩“躲猫猫”,有工作人员来检查了,他就把“飞线”收起来;工作人员一走,一切恢复原样。

    其中一户居民,特别固执。盛媛记得,仅她自己就上门劝导过将近10次,对方每次都答应得好好的,可最后仍旧我行我素乱停乱放。

    怎么办?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工作人员转变思路,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居民,认真听取大家的想法。

    锲而不舍 解决好居民关切的问题,乱停乱放现象消失了

    经深入走访发现,居民之所以不愿意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划定区域,除了图方便,还有几个原因:担心停远了车会丢,担心充电费用太高……

    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是让集中停放点真正用起来的关键。消防部门的消防员,街道、社区、物业的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努力。

    首先是把安全宣传工作做到位:“乱停乱放一旦失火,你可能要面临巨额赔偿,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要承担法律责任。”“电动自行车自燃事故并非个例,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停放点要安装监控设备,电动车不会丢。”

    ……

    翠云街道还出面与企业商谈充电价格的问题。

    据了解,一辆电动自行车充一次电要2—5度电,居民在家里充的话要花几块钱。

    为了不增加居民负担,街道与企业最终商定,充电3小时的价格保持在1元钱左右。

    这样的话,一辆电动自行车充满电最多也就是3元钱,而且集中停放点的充电桩有智能断电功能,确保了充电所需费用与居民在家里充电费用相当甚至更便宜。

    街道和社区还广泛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将电动自行车推进划定区域”:招募热心居民作为志愿者,与工作人员一起入户劝导;鼓励全小区居民共同监督、举报乱停乱放现象;积极支持物业履行职责,督促整改不文明停车。

    就这样,乱停乱放的人逐渐减少了。目前,翠云花园小区内所有电动自行车都“进”了室外划定停车区域。

    16栋居民刘学珍告诉记者,以前小区里宣传电动自行车要集中停放时她还不太理解,“经过这次火灾,我是真明白了什么叫‘防患于未然’。”

    记者手记>>>

    整治“乱停乱放”,需要持之以恒

    周松

    翠云花园小区的故事,是翠云街道整治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工作的一个缩影。

    翠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冯涛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街道陆续为辖区内的多个老小区修建了12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这些停放点一直使用至今,这些小区的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都消失了。

    其实很多地方都在整治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但有些地方整治效果欠佳,总是出现整治后不久又出现反复的情况。

    整治要真正取得效果,持之以恒很重要,把工作做到家很重要。

    以翠云街道为例,他们持之以恒开展安全宣传,充分发动群众,让大家都认识到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的危害;持之以恒开展监督、劝导和检查工作,确保“反弹”情况不出现;同时,扎扎实实开展充电费协商等工作,让群众心甘情愿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划定区域。

    也正因为此,翠云街道的电动自行车整治才取得了如今的效果。

    编辑:杨铌紫     主编:余虎      审核: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