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千万警惕这些电诈圈套!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松

2025-09-03 17:02

进入9月,我市中小学又迎来开学季,高校也将陆续开学。以往每逢新学期开学,围绕新生报到、学习娱乐的电信网络诈骗就“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为此,新重庆-重庆日报联合市反诈骗中心,梳理开学季多发的几类针对学生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提醒广大师生家长注意。

身披伪装,悄然接近

勿轻信自称“老师”的陌生社交账号

冒充“辅导员”要求转账查“征信”

近日,18岁的准大学生小黄在QQ上收到一条备注为“某某学校新生群”的加好友申请,小黄没有加以核实,便通过了该申请。

随后,对方以“填写新生入学表格”为由,要求小黄添加“辅导员”的微信。添加后,该“辅导员”通过语音通话联系小黄,声称“入学需查询征信”,并引导其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操作,却未能在手机上查询到小黄的征信信息。

对方又以“征信流水不足需要刷流水”为由,引导小黄与其绑定微信亲情号,并分三笔向指定账户转账999元、1999元和2999元。

转账完成后,对方又声称小黄的微信“存在风险”,无法退还前三笔资金,要求其再存入部分钱款以“解除风险”。

小黄信以为真,向母亲要了5000元并提现至个人银行卡。随后,对方发来二维码,声称“扫码支付订单后可全额退款”。

小黄再次按他的要求操作,对方又继续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直到此时,小黄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立刻选择了报警,共计损失10996元。

【手法解析】

民警介绍,诈骗分子通过QQ冒充学校新生群管理员,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引导其添加虚假“辅导员”微信。此类电信网络诈骗中,诈骗分子会以“查询征信”等学生不熟悉的业务为幌子,编造“征信流水不足”等话术,诱导受害人转账。利用“账户风险”“资金验证”等借口持续实施欺诈行为,导致受害人越陷越深。

【应对招数】

民警提醒,凡是涉及学校事务,请务必通过官方网站、公开电话等正规渠道核实信息,切勿轻信陌生账号自称的“老师”或“管理员”。

▲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民警走进学校开展开学季反诈宣传。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供图

而且学校不会以征信查询、激活校园卡、预缴学费等名义要求学生向个人账户或非官方账户转账。一旦遇到此类情况,应坚决拒绝,并主动向学校或家长核实。

民警特别提醒大学生及家长,所有声称“验证征信”需转账、刷流水、充信誉的行为均为诈骗,征信查询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线下网点等正规渠道办理,无须任何转账操作。

以招募网游“代打”引诱不停转账

前段时间,大学生小廖在玩网络游戏时看到一个名为“找人代打”的游戏账号,希望靠代打网络游戏赚取零花钱,便主动联系对方。

对方以“详细沟通代打事宜”为由,要求小廖下载某App进行交流。小廖并未起疑,于是按要求下载并登录该App。

双方协商好代打费用后,对方提出通过知名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某鱼”App交易,声称该平台“安全有保障”。小廖随即在该平台上发起订单。

随后,对方发来一张“已付款”截图,并提供了一个二维码,称“需联系‘某鱼’客服确认订单”,要求小廖扫码联系。

小廖扫描二维码后,弹出一个名为“某鱼”客服的聊天界面。“客服”以“保障交易安全”为由,要求其缴纳500元保证金,小廖随即按对方要求完成转账。

之后,“客服”又称“支付信息有误,订单未生效”,要求小廖提高转账金额“重新验证”,小廖于是再次转账。该“客服”继续以其他理由引诱小廖再次转账,直到小廖意识到被骗时已损失了6700元。

【手法解析】

民警介绍,在这类电信网络诈骗中,诈骗分子利用学生喜爱游戏、渴望兼职等心理,在游戏中发布‘代打’等信息,吸引有意者联系。当受害人“上钩”后,诈骗分子以网络第三方平台交易为借口骗取信任,再通过虚假二维码冒充客服诱导受害人落入圈套,最后诈骗分子以“缴纳保证金”“信息错误”“账户冻结”等各种理由,引导受害人连续实施转账操作,直至受害人醒悟。

【应对招数】

民警提醒,游戏代打、账号买卖等务必全程在官方平台内进行交流和完成交易,不下载陌生App、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凡是“缴纳保证金、解冻费”的,都是诈骗。另外,选择正规兼职渠道,警惕“低投入高回报、轻松赚钱”话术,凡是要求先交钱的,一律不可信。

大学生兼职“刷单”取款密码被盗取

前不久,大学生小李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帖子。他留言咨询后,对方要他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微信“客服”以需要安排专业老师指导为由,引导小李通过QQ添加刷单“老师”及加入相关QQ群。

随后,在刷单“老师”的语音指导下,小李转账购买其指定商品完成了刷单任务。

然后对方又以退还垫资为由,引导小李下载某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套取了小李相关密码。后小李收到银行扣款通知,共计损失2.5万元。

【手法解析】

民警介绍,在这类电信网络诈骗中,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广泛投放兼职广告,吸引受害人主动联系。随后诈骗分子会不断切换身份,增加迷惑性。最后则以退费为由,引导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获得受害人的支付密码,再盗取账户内资金。

【应对招数】

民警提醒,大学生找兼职,务必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要求先垫资做刷单任务的都是诈骗。另外,一定要记住,不要随意和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生活中请务必保护好个人信息,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黔江区公安局民警到学校开展开学季反诈活动。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供图

制造“权威”“免费”引诱

以免费送游戏皮肤和装备骗取信任

今年8月,9岁的小崔在家用妈妈手机刷短视频时,听到某视频声称可免费领取一款游戏的皮肤,便在评论区留言。没多久,就有人通过平台后台添加小崔为好友,说能教他领取免费皮肤,小崔当即把自己的游戏信息告诉了对方。对方以需要操作领取为由,让小崔下载了某款可以共享手机屏幕的软件。

一天后,对方得知小崔妈妈去打麻将了,便引导小崔用他妈妈手机打开新下载的软件,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让小崔配合修改了微信手势密码和银行卡支付密码。一番操作下来,小崔非但游戏皮肤没领到,妈妈微信和银行卡里的1.8万元还被骗走了。

【手法解析】

“送装备、送皮肤等,都是诈骗分子骗人的诱饵。”民警介绍,诈骗分子会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各种诱饵广告,或在热门游戏中与未成年人主动搭讪,随后以游戏装备(皮肤)为诱饵,添加未成年人或家长的QQ等带有屏幕共享功能的社交账号,若没有便向对方提供指定账号、密码,要求其下载登录。随后诈骗分子就会以“需验证身份”等借口,要求未成年人提供其家长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或通过屏幕共享诱骗未成年人修改支付密码,转走手机银行、微信中的余额现金。

【应对招数】

民警提醒,家长要加强教育,提升孩子的反诈意识,告诫孩子不要轻信游戏内陌生人的馈赠,特别是“赠送游戏装备”“低价出售、高价购买游戏账号”等,极有可能是诈骗。

另外,家长应妥善保管手机,不要将支付密码告诉孩子。同时关闭手机免密支付功能,设定转账限额。尽量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照片存储在手机相册中,定期清理敏感信息。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屏幕共享相当于钱包共享,家长和孩子都要切记,不能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

冒充“公检法”人员控制引导未成年人手机转账

今年8月,11岁的学生小黄独自在家使用外婆的手机刷短视频时,突然接到一个自称“警察”的陌生语音通话。

对方称小黄涉嫌在短视频平台诈骗需要配合调查,并向他发来一张“警官证”。“如不配合调查,马上派人来抓你。”小黄一时惊慌失措,表示愿意配合。对方又提出要求:“案件涉密,不得告知他人。”要求小黄独自操作手机。

对方得知小黄一个人在家后,要求小黄将资金转入“安全账号”以证清白,引导其下载某App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远程操作小黄外婆手机进行转账操作。直到外婆回家发现微信、银行卡内17399元被转走,小黄才意识到被骗。

【手法解析】

“此类电信网络诈骗,诈骗分子往往利用未成年人心理脆弱、易受威慑等特点实施控制。”民警介绍,当受害人被诈骗分子吓到后,诈骗分子会以“案件保密”为由,要求受害人单独操作,防止骗局被揭穿。

诈骗分子一般会以需要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证清白为由,引导受害人下载带有屏幕共享功能的软件,趁受害人不注意,盗取微信、银行卡密码、验证信息等,完成转账操作。

【应对招数】

民警提醒,警方绝不会通过电话、视频办案,更不会要求任何人转账至所谓“安全账户”以证清白,凡提出此类要求的均为诈骗。

遇有自称警察等公职人员通过电话或网络要求转账、保密或单独操作手机时,应先告知家长或老师,切勿轻信陌生指令。

家长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切勿将任何支付密码告诉孩子,同时教育孩子切勿将验证信息告诉陌生人。

“低价”转让门票制造购物陷阱

前不久,高中生小杨在家刷微博看到有人低价出售某明星演唱会门票,小杨正想去看这场演唱会,便在网上与对方联系。简单沟通后,小杨根据对方提供的支付宝账号转账398元,后收到错误购买信息,便再次联系对方。

对方称小杨操作失误,误购了其他演唱会门票。小杨当即要求退款,而对方称如需退款则需向指定的银行卡进行转账,然后才能退还全部资金。

随后,小杨按对方要求分别两次转账65888元和5000元,对方又以资金被冻结为由,要求继续转账解冻,小杨这才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7万余元。

【手法解析】

“此类电信网络诈骗,不法人员一般会发布出售低价演唱会门票的广告,吸引受害人购买。”民警介绍,当受害人购买后,诈骗分子会以操作失误、资金被冻结为理由,要求受害人持续向指定账户转账。

【应对招数】

民警提醒,购票请认准正规票务平台。演唱会实行实名观演,即人、证、票保持一致才能入场。所以,在官方实名购票后,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转增与转售。自称是主办方或票务平台“内部员工”有“内部渠道”的都是诈骗。

人民建议

@重庆“十五五”规划 请您献策

1.希望可以把网红打卡地的配套设施服务都提升起来,不仅要吸引得到游客,也要给游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2.鼓励和支持机构提供弹性托育、临时托管、延时服务等,并为此类服务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扶持政策,以解决家长的“时间差”困境。

3.增加乡村娱乐设施,尤其针对孤寡老人,多普及宣传和增加设施,使不能出远门的老人,老有所乐,身体动起来,疾病少起来。

4.加大国学在课堂教育中的比重,多举办国学活动、文化科普,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不断厚植国学的文化沃土。

@“提升城市韧性 应对天气任性”建智慧韧性城市

1.在公交站台、步行街、网红打卡景点增设“喷雾降温系统”“遮阳棚”“便民服务站点”等,可引入社区志愿者协助巡查维护。

2.建好用好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打通气象、水利、规自、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数据孤岛,实现灾害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应急资源的统一调度。

3.畅通“最后一公里”救援通道,保障高密度老旧社区、山城步道周边的消防、医疗救援通道畅通无阻,明确标识应急通道,严禁占用。

倾听您的诉求 扫码进入

新重庆客户端“人民来信”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张珺 主编: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