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热线|未成年人假期公益托管成效如何?这些细节告诉你答案!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罗静雯 周尤

2025-08-26 16:35

“以前每到寒暑假,我们双职工家庭最操心娃儿在家无人看管,连吃饭都顾不上。今年暑假我们社区搞了一个公益托管,娃儿既有人照看,又能学习,关键还免费!这个政策好,希望能一直延续下去。”近日,新重庆客户端人民来信交互应用平台收到了一位家长留言,点赞重庆今夏开展的暑期公益托管工作。

今年市“两会”上,作为全市1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开展未成年人假期公益托管”首次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来自团市委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个暑假全市共开设假期公益托管点位1006个,举办托管班4900期,累计服务未成年人近13.9万人次。

▲7月9日,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e智岛”爱心托管班,孩子们参加融媒体素养实践课堂。记者 齐岚森 摄

▲8月20日,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e智岛”爱心托管班,孩子们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记者 齐岚森 摄

记者深入多个托管点发现,在群团组织、公益机构、爱心企业、高校学子等多元力量的积极参与下,托管点通过开展文化浸润、红色教育、艺术熏陶、心理健康等课程,共同构筑起公益托管的“温暖矩阵”,让孩子们假期有去处、家长放心又省心。与此同时,如何让公益托管在高质量轨道上持续前行,做到既要“托”得住、还要“管”得好,也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丰富的课程设计

让假期生活更充实

假期家长最怕啥?就怕无人看管的孩子整天抱着手机、盯着电视。

如何缓解家长们的“带娃焦虑”?8月12日,在沙坪坝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托营点,沙坪坝区“青年100”志愿服务队成员李学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托管时间安排表——早上9点到10点半、下午2点半到3点半是学业辅导时间,重点指导孩子们先完成当天的暑期作业;上下午大课间让孩子们做操锻炼;12点到2点半进行午餐和午休,其余时间段则轮流安排红色教育、安全知识、非遗体验、手工画画等兴趣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从6月30日首期托管营启动以来,每期课程安排设计都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沙坪坝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尹英姿告诉记者,针对10岁以上的孩子,托管营还安排有生理教育和心理健康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们的“小秘密”。

而在位于问界汽车总部(两江)的公益托管点,同样也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了各种课程。专门负责问界托管班的煜昆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社工江丽巧介绍,平均每天都有3名大学生志愿者来上课,为孩子们提供多方面的学习辅导。

丰富课程的背后,离不开在此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问界托管班开班第一天,志愿者李思雨就在这里服务。一个多月来,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孩子的特点:汪语芯手工很棒,黄艺乔书法厉害,向祉宇空间想象力强,陈曦特别喜欢读书……8月12日这天,她还根据孩子们的喜好,设置皮影戏体验等趣味课程,借机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孩子们听得入了迷。

江津区蔡家点位党群服务中心内,志愿者忙着筹备非遗编草鞋课。“稻草要捋顺,打底时得编得密才稳!”志愿者王馨悦拿起稻草慢慢示范,“先固定好绳头,再交叉绕着编鞋底子。”碰到孩子编得歪了,她就俯身手把手调整。不一会儿,桌上摆了好几双小巧的草鞋,笑声里满是孩子们动手的快乐。

下午5点左右,家长们陆续赶到各个托管点,接走了孩子们。刚到暑期公益托管班两天的鑫鑫恋恋不舍地和新伙伴们告别:“明天再一起玩儿!”对方连连点头:“好啊好啊,明天一起捉迷藏!”

夜幕降临,李思雨整理着当天的活动照片准备发到家长群。手机里突然弹出一条新消息,是一名家长发来的:“谢谢你们的耐心辅导,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既快乐又充实的暑假。”

实现多方共赢

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志愿者暖心”

盛夏的重庆,热浪翻涌,但在各区县的公益托管班里,却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凉与笑语。这个暑假,公益托管服务如一缕清风吹进千家万户,不仅化解了家长们的“看护难”,更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温暖平台。

“老师每天都会带我们做游戏、学知识,我还交到了好多新朋友!”11岁的凌晞家住南川区泰园,是隆化一小五年级的学生。坐在整洁明亮的托管教室里,他一边展示手工作品一边笑着说。父母工作繁忙,凌晞的暑假曾大多与电视、手机为伴。如今在专业老师和志愿者的陪伴下,他的假期变得充实而快乐。

万州的伍雨欣把托管班称为“另一个家”。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是一名留守儿童,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

今年暑期,在万州区公益慈善服务联合体(双河口街道一碗水社区)托管点位上课期间,伍雨欣写了一篇作文,叫《我的好老师》。文中她这样描写自己的托管老师:李老师的性格开朗,总是把一个个知识教给我们,我喜欢李老师……

托管结束时,小姑娘格外不舍:“以前觉得暑假很长很无聊,现在觉得暑假很短很快乐。托管班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在这里我有了很多新朋友!”

这样的转变,不仅发生在凌晞、伍雨欣身上,公益托管正成为不少家庭夏日里的“安心之选”。

“我们双职工最怕的就是放假孩子没人管。”欧秀兰是一位忙碌的职场妈妈,这个暑期她将孩子送到了家门口的托管班——铜梁区龙城大道附近的奇趣世界青少年之家。“现在好了,托管班已经实现了‘早九晚六’,和我们上下班完全同步,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

更重要的是,公益托管也成为大学生志愿者回报社会、锻炼能力的重要平台。

徐红是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法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这个暑假,她用40多天的时间干了一件大事——带娃!“我把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小朋友听,他们能听懂,甚至觉得很有用,我觉得很有意义。”在徐红看来,能在托管班当志愿者也算是青年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云阳的志愿者吴健豪也深有同感。从最初面对三十多个孩子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了解他们的性格,他说:“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更令他动容的是,孩子们悄悄塞给他的小饼干、主动举手发言的瞬间、纸飞机飞满教室的欢笑……这些细微的感动,汇聚成这个夏天最珍贵的记忆。

“假期公益托管营”行动托起的不只是一个假期的时光,更是一份社会的温情与责任。它盘活了群团、学校、社区等多方资源,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真正实现了“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志愿者暖心”的多方共赢。

如何从“有”到“优”?

公益托管还将迭代升级

在暑假期间,公益托管服务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刚需”。然而,记者走访多个区县调查发现,尽管托管服务受到广泛欢迎,但相对家长和社会的期待,重庆的公益托管还需在“提质扩面”上下功夫。

▲8月22日,江津区青少年宫托管班的同学们走进江津区公安分局参加无人机科普课程,了解警航无人机的性能参数、操作规范及实战应用场景。记者 齐岚森 摄

“托管班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去了,位置便利、课程丰富,孩子说学了急救知识、做了航模,这些都是我们没时间教他的。但现在托管点位数量和名额还比较有限,想要推荐给亲朋好友但名额不够,希望未来能扩大覆盖范围,增加更多托管点。”北碚区张敏女士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家庭的心声。

除了点位不足外,托管服务的时间安排也未能完全贴合家长需求。多数托管班结束时间在下午5-6点之间,而有部分家长下班时间在6点以后,中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导致接送仍成问题。

相较于城区,偏远区县和乡村地区的托管服务更为稀缺。受场地、物资、志愿者等多方面限制,乡村托管服务往往“有心无力”。

“公益托管既要‘托’得住,还要‘管’得好!”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持续优化公益托管服务——

首先是“扩面”。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联合教委、民政、妇联、工会等部门,结合社区网格员对家长和青少年需求的了解,精准掌握各区域适龄儿童对公益托管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布点、动态调整,鼓励和支持人口密集、需求旺盛、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少年之家”、产业园区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场所增设服务点位,参与承办公益托管班,切实缓解“一位难求”的供需矛盾。

其次,优化服务时段,聚焦双职工家庭“接送难”问题,在部分基础较好、需求突出的托管点位试点推行“弹性服务”与“延时托管”机制,将服务时间由传统的“朝九晚五”逐步延伸至“朝八晚六”,实现与家长上下班时间有效衔接。同时探索“早到可入、晚走可留”的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安全托、放心管,真正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课程的质量也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一方面,将持续打造市校外联“名师云端课”品牌,系统收集整理全市优质校外教育特色课程,开发涵盖艺术、科技、劳动、安全等领域的线上精品课程包,实现城乡青少年“同上一堂课”。另一方面,组织各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专业机构,在寒暑假开展“流动少年宫”“暑期嘉年华”“名师送课”等公益活动,将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送到乡村托管班,弥补偏远地区专业力量不足。

“我们将联动社区周边场馆资源,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参与丰富多元、寓教于乐的假期生活,提升服务的便捷性与获得感。通过制度化建设、专业化支持和社会化参与,不断增强公益托管服务的内生动力和长效运行能力,努力实现公益托管服务‘扩面、提质、均衡、可持续’,让每一个有需要的孩子都能享有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成长空间。”该负责人说。

倾听您的诉求 扫码进入

新重庆客户端“人民来信”

人民建议:

@全民友好

1.保障女性职场权益,监督企业严格落实生育假期,对聘用孕期、哺乳期女性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鼓励企业设置弹性工作制度,如远程办公、错峰上班等,平衡女性工作与育儿需求。

2.营造潮空间,发展网红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打造复合书店、脱口秀剧场等新兴场所,举办动漫节、电竞大赛等符合青年喜好的活动,打造多元混合的青年消费场景。

3.完善住房支持政策,对多子女家庭在购房贷款额度、首付款比例上给予优惠。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中,优先照顾多子女家庭,根据子女数量提供合适户型。

@新就业群体

1.依托党校、夜校开设“小哥学堂”,定制职业技能提升、规划指导、权益保障等课程,化解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焦虑。

2.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设“童心港湾”,聘“童伴妈妈”,开“四点半课堂”,提供学后托管、作业辅导等服务,缓解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题,提升幸福感。

重庆“十五五”规划,请你献策!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未来五年,您希望看到重庆如何发展?你期待工作和生活有哪些积极改变?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人民来信”平台特开展“我为重庆‘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意见建议征集活动。

活动聚焦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六区一高地”,谋深谋实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广泛听取基层干部、职工、网民等群众意见建议,最大限度集众智、聚共识,全力绘制好“十五五”蓝图。你撰写的“人民建议”,将择优在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刊登,还将提交给相关部门决策参考。期待你的来信!

征集内容:对“十五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稳投资促消费、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融合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建言献策需聚焦主题,可以是三言两语的真知灼见,也可以是说理透彻、论证充分的文稿。

截止时间:2025年11月30日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付爱农 主编:余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