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热线|排查小隐患 保障大民生!揪出身边的“隐形杀手”
2025-05-13 18:25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生的基石,是安全。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5月12日,重庆丰都县,市民了解应急救援装备。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身边的隐患,不易察觉,可一旦爆发,危及的就是生命财产安全。在重庆,从穿梭街巷的网格“哨兵”,到小区里高效的消防中控室,再到城市治理中心大屏上实时掌控的各类风险点,多方力量正合力构筑守护市民安全的坚实防线,与此同时,市民防范意识也需得到持续提升。
基层之力
网格“哨兵”一秒识别“通道梗阻”
5月7日晚上7点,夜色下的渝中区解放碑,上演不落幕的繁华与喧嚣。
在解放碑街道邹容路社区,57岁的网格员张华穿上荧光马甲、带上喇叭,开始了夜间的巡逻走访。他负责的网格,处在解放碑核心区域,人流量大、商业形态复杂多元,还有多个老旧单元楼,潜藏多重安全隐患。
这给巡逻工作带来挑战,作为网格“哨兵”,不仅需要保持高度警觉,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哪家的货物,堆积在过道,赶紧搬离,下不为例!商场人流量大,必须保持通道畅通。这样,紧急情况下,才能及时疏散撤离,也是保护你们的安全。”走进雅兰国际大厦,眼尖的张华仅用时一秒,就发现了货物占道问题,并毫不留情指了出来。
▲渝中区解放碑一商场,网格员张华在巡逻。(受访者供图)
该大厦产权单位众多,大厦物业的职责被限定在公共区域维护和特种设备管理等,难以深入对各单位内部开展管理,为此,网格员在弥补管理盲区、化解潜在矛盾、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就发挥着关键作用。
此前,张华在巡逻时也发现类似情况,通过街道社区、商家、产权单位等多方沟通协调,对通道两边的商家进行了划线,虽然要求划线经营,可商家收发货频繁,难免会超出划线区域。“加密巡逻,加大宣传引导,也很关键。”张华说。
“有灭火器材损坏,要及时更换!”距离大厦约300米的五一路244号,网格员黄晓严正在爬楼巡逻,除了查看老旧单元楼有无杂物堆积,水箱、灭火器有无损坏等,他还要留意“深藏不露”的隐患,为此,他会依靠单元楼里的一双双眼睛,尽可能借助小区“一线”的力量。
致电244号楼栋长,黄晓严问道:“朱叔叔,今天有没得啥子异常?”“一切正常,继续关注!”得到回复后,他放下心来,开始下一单元的巡逻。
在全市,不乏张华和黄晓严这样的网格员。数据显示,全市1.1万个村(社区)的6.2万个网格,都配备了网格员。他们如同肌理间流淌的“毛细血管”,他们穿梭于街巷楼宇,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化解和处置风险,构筑起坚实的基层防灾网络。
科技之力
“智能侠”让火情隐患无处遁形
“嘀……”5月8日上午9点40分,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东湖北路社区一小区,花草掩映的一楼消防中控室,传来急促的报警声。
听到声响,值守人员唐飞和陶明霞立即查看消防主机显示屏发现,报警声来自某商铺,有烟雾触发了烟感报警装置。“去看一下具体情况,看需不需要启动应急预案。”唐飞用对讲机通知了附近的巡逻人员熊桃。
“收到!”驾驶电动车,2分钟不到,熊桃就赶到了现场。“是商铺经营人员烧猪肉皮引发了油烟,现在烟雾已经消除,我们也进行了宣传劝阻。”熊桃回复。
从接到报警,到处置完成,用时不到4分钟。
“一旦起火,火势蔓延非常迅速,必须争分夺秒。”物业安全负责人叶秀彬介绍,除了做好应急预案以及精准配置巡逻人员,包括消防中控室在内的智慧消防系统建设,对于他们排查和处置安全隐患,至关重要。
在消防中控室,记者注意到,消防主机系统就像集成多种武功的“大侠”,除了能接到楼栋各楼层烟感报警装置的预警,还连通有自动喷淋系统、消防广播、声光报警器、消防栓按钮、手动报警按钮等,可实时进行监测预警。
“别看消防中控室不起眼,但多亏它,才避免了一场人员伤亡。”小区4栋居民刘孃孃回忆,去年夏天,15楼的邻居家卧室出现明火并窜出浓烟,触发过道的烟感报警装置,中控室接到预警,立即联系相关人员启动应急预案。因处置及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消防系统要正常运行,消防水泵房可不能出岔子。在该小区消防水泵房,记者看到,水池蓄水800多立方米,并有多个喷淋管道与之相连。“可满足小区4个园区消防用水,一旦水池液位或管道异常,中控室会第一时间预警。”叶秀彬说。
在重庆,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布局建设消防中控室,打造智慧消防系统。
市消防救援局介绍,我市各住宅高层小区正进一步强化日常消防安全管理,部分小区正通过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智慧消防系统,守护高楼消防安全。
联动之力
一个区的4734个风险点尽在“掌握”
5月9日周五晚上,周末开启,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网红天桥”上,人潮如织,各地游客来此打卡“我在重庆”。随着人群聚集,潜在的风险也悄然增加。
“别担心,人数超过一定阈值,监测感知系统会生成预警事件,自动派单给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进行处置,我们能看到处置全流程。”此时,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在工作人员调度下,“网红天桥”的实时画面清晰展现在数字大屏上。
▲5月9日,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风险一张图”查看城市运行情况。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除了人群聚集隐患,驾驶舱大屏上的“风险一张图”,还归集了全区燃气泄漏、城市内涝、重大火灾隐患等64类、4734个风险点,这些点位通过关联感知设备、体征指标、智能预案,实现城市风险隐患实时监测、智能预警。
“以前出现险情,往往要打电话,层层汇报、沟通协调,‘打急抓’容易‘手忙脚乱’,现在,通过数字化智能预案,提前在工作流程中配置好处置部门、处置人员,只需‘一键启动’即可实现指令秒级触达,事件高效处置。”该中心指挥调度科工作人员彭超介绍。
前不久,感知设备监测到石马河街道华渝西苑化粪池气体浓度超标,设备自动抽风排气1小时后,气体浓度仍然超标。3秒钟后,系统自动生成案件,上报市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2秒内推送至区治理中心。系统根据地址,3秒内分拨至石马河街道基层治理中心。
2分钟内,街道综合执法岗响应,通知化粪池管理单位作业人员立即赴现场采取警戒措施,通过开盖排气、冲水稀释的方式进行处置。到最后处置完成,整个过程用时仅40分钟左右。
市、区县、镇街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形成了“快速响应——分级处置——协同联动”的闭环工作体系,实现了险情隐患从发现到处置的高效流转。
江北区应急管理局规划和信息化科负责人唐国庆表示,通过共享和集成数据,在遇到洪涝、森林火灾等灾害时,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还可在线对应急队伍进行调度、指挥,实现协同响应。
据介绍,通过已在全市1031个镇街实现全覆盖的“141”基层智治平台,可实现基层情况一屏统揽、风险隐患一图掌控、应急指挥一键调度,“挂图作战”让超大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应急管理部门支招
如何排查处置身边的安全隐患
对于市民来说,如何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置,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排查:查看电器设备、插座、插头是否有损坏、漏电迹象,有无电线外露;检查家中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电线的情况。
处置:不使用已损坏的电器设备,及时更换老化或破损的插座、插头;避免湿手触摸电器;如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绝缘物品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排查:定期用肥皂水涂抹燃气管道接口处,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以检查是否漏气;闻一闻家中是否有刺鼻的燃气味。
处置:如发现燃气泄漏,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严禁点火、开灯、使用电器等可能产生明火或静电的行为,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地带,并拨打燃气公司抢修电话。
排查:检查自家以及邻居家阳台、窗台是否放置有花盆、杂物等易掉落物品;查看高楼外墙面是否有瓷砖脱落、广告牌松动等情况。
处置:不在阳台、窗台边缘放置物品,固定好室外悬挂物;路过高楼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尽量走有防护设施的通道;发现高空坠物隐患,及时向物业或相关部门报告。
排查:检查电器设备是否存在短路、过载等问题,如电线有无破损、插座是否发烫等;查看厨房燃气管道是否老化、燃气阀门是否关闭严密;清理阳台、走廊、楼梯间等区域的可燃杂物;检查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等是否完好有效。
处置:及时更换老化或破损的电器线路和燃气管道;不卧床吸烟,室内禁止给电动车电池充电;定期清理厨房油烟管道;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如遇火灾,初期可尝试用灭火器或消防栓灭火,无法处理则立即逃生,并拨打119报警。
排查:观察山坡、沟谷等区域是否有裂缝、土体松动等异常现象;留意坡体附近的泉水、井水是否有异常变化;关注动物有无惊恐异常表现。
处置:避免在泥石流、滑坡易发区的山谷、沟底或陡峻山坡下逗留、露营;如发现灾害征兆,立即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或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寻找安全地带;及时将灾害情况报告给相关政府部门。
排查:检查家具的稳定性,如高大的储物柜是否固定在墙上;查看灯具是否为固定灯具,避免使用易摇晃掉落的吊灯;确认窗户玻璃是否采取防爆措施;清理安全通道杂物。
处置:地震发生时,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好头部;如果在室外,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震后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返回危房。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