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繁花背后,重庆优质花卉如何继续走“花”路→
2025-02-21 20:16
“节日经济”“浪漫经济”催生我市花卉市场的热闹。蛇年春节前后,花卉市场迎来一拨消费热潮。连日来,记者走访中心城区部分花卉市场,了解实体花店线下销售的有关情况。
▲江北区宏帆望海花都市场,市民正在选购时令鲜花。记者 郑宇 摄
应季花卉受追捧
消费者重品相胜过价格
2月20日,记者来到江北区宏帆望海花都市场,不少市民正在挑选、购买应季花卉。
“春节的时候卖得最好的就是蝴蝶兰、大花蕙兰、拱兰等年宵花。与平常的消费习惯不同,这个时间段消费者更看重品相。”国良花卉老板冯晓雪告诉记者,春节消费者主要讨个吉利,像蝴蝶兰花大色艳,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卖得就很好。
▲江北区宏帆望海花都市场,众多市民正在选购时令鲜花。记者 郑宇 摄
“除了国产花卉,进口品种也卖得不错。”冯晓雪指了指北美冬青,“你看像玛瑙一样的红果挂满枝头,一年可以挂果两百多天。因为有丰收富足的寓意,两百到三百元一盆的北美冬青,春节期间消费者掏钱买眼睛都不眨。”
昱成花卉店的鲜切花颇受欢迎,工作人员谭敏告诉记者,时令鲜花最受消费者青睐。“春天来了,郁金香、洋牡丹销量很好价格也实惠,郁金香40到65元一把,洋牡丹20元一把。”谭敏说。“和盆花类似,春节期间消费者更看重鲜切花的品质。”谭敏提到,有一些小众花卉,比如五百多元一把的丁香花、木绣球也有固定的消费群体。
“商户们在不断升级转型,从以前单一批发、多售卖低端品种,到现在出售中高端花卉。”重庆宏帆望海花卉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大海介绍说,进口花卉整体占比接近20%,大多数是从德国、荷兰、南非等国空运而来。
消费形态单一
物流成本高,实体店转型难
昱成花卉店十几年前开始从事花艺设计,主要承接一些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私人别墅花园的营造设计,但近年来花艺设计业务量比较低迷。
“花店主要还是以卖花为主,现在大家手头紧张不愿意花更多钱在设计上,顾客觉得把鲜花放在餐桌或者客厅就行。”谭敏有些无奈,有的客户原来在自家空地选择种花,现在改为了种菜。
▲江北区宏帆望海花都市场,市民正在选购时令鲜花。记者 郑宇 摄
“在沿海地区,花店会从打造阳台和庭院入手,教消费者如何用花草装饰自己的家居,不仅是卖花,也卖配套服务和设计,并形成引导消费的产业模式,但重庆相关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安大海说。
另外,鲜花物流成本高,实体花店向电商转型非常困难。“重庆本地鲜花很少,我们一般不在重庆拿货。”冯晓雪告诉记者,从云南花卉基地发货到重庆,如果再通过电商渠道卖给消费者,运营成本是比较高的。不像云南有些花卉基地,直接做电商销售,成本就低得多。她坦言,跟花卉基地相比,重庆实体花店做电商没有价格优势。
“来店里的消费者还是回头客比较多。现在我们做好后期花卉养护方面的指导,稳住老顾客来应对电商的冲击。”谭敏表示。
本地花卉品种
亟待研发和市场推广
“重庆的气候条件不利于花卉种植。夏季湿热,冬天阴冷,日照时间少。”安大海说,受限于气候条件,重庆的鲜花种植基地整体小而散,北碚静观、九龙坡白市驿以及巴南、潼南、璧山等地的花卉种植规模都不大,品种也十分有限。“一种花卉可能有上百个品种,但只有几个品种适合在重庆生长。”安大海以绣球花为例,十几个品种只有三个品种适合在重庆生长。
▲沙坪坝区天星花市,市民在选购鲜花。特约摄影 孙凯芳
他表示,虽然适合重庆生长的品种偏少,但实际培育成本并不高,规模发展并不是不可能,“关键是要先找到合适的品种。”
“花卉品种培育,重庆一直在探索。”重庆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邹世慧介绍说,我市正加快花卉种植结构、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比如,重庆已培育出适合在本地种植的百合,并在城口建设基地。”但是,重庆本地市场并不知道我市产有百合花,种植企业担心销路不好,也不敢大规模种植,“很多工作还停留在花卉的研发阶段,亟待市场推广。”
邹世慧建议,重庆花卉的市场开拓应该另辟蹊径。比如,开发与花卉苗木相关的文创产品,为本地花卉引流。“充分挖掘花卉苗木文化的展示、观光、休闲、康养等功能,举办全国性和区域性花卉展会,开展传统插花、盆景和植物造型等花卉艺术比赛,让广大消费者看到重庆花卉的质量和性价比。”他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