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热线打探全国首个省级公安机关环境专业实验室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松

2024-06-05 07:00

近日,全国首个省级公安机关环境专业实验室在我市投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重庆日报美好生活热线走进这个实验室进行了一番打探。

▲6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重庆警察学院实验楼的重庆市公安局环境专业实验室。记者 李裕锟 摄/视觉重庆

主要检测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

6月3日上午,记者在重庆市公安局环境专业实验室看到,实验室刚建成不久,目前还未完全投入使用,但各个检测功能分区已经修建完毕,部分设备也已经安装到位。

记者注意到,整个实验室分为存储区、前处理区、分析区等几大功能分区。

市公安局环保总队技术勘验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李林嵩介绍说,当案侦民警将需要检测的污染物样本送到实验室后,将首先进入储存区进行储存,随后会送到样品室,进行记录、登记、分装、固定等工作。

如土壤等样本,还要进入土壤制样室,进行筛分、风干等处理,经过处理后才能送往下一个区域。

▲重庆市公安局环境专业实验室,原子荧光光谱仪,可以检测样品中的汞、砷等冷原子。记者 李裕锟 摄/视觉重庆

接下来,污水或土壤等环境样本,将被送到有机物前处理室或无机物前处理室。在这里,将根据需要进行微波消解、萃取等检测前的工序,只有经过这些步骤,才能最终送入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最后,经过前处理的样本,将会被送到有机物分析室或无机物分析室,在这里将通过仪器对样本中的重金属、苯系物等有机物或无机物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

公安办理环境类案件,面临费用高、周期长、证据链不完整等问题

那么,在没有建立这样一个实验室之前,公安机关是如何打击环境类违法犯罪的呢?

李林嵩告诉记者,此前办理相关环境类案件时,会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方式,对样本进行检测。

“据一线案侦民警反映,这种合作存在几个瓶颈。”李林嵩说,这种合作存在检验鉴定费用高、检验周期长、检验质量参差不齐、检验结果有时难以满足证据标准等问题。

例如,李林嵩和同事们在办理一起污染案件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但由于费用较高,大大增加了办案成本,给公安机关办案成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送检的样品也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检测,因此导致公安机关办案效率不高。“以前最少也要等上好几天、一个星期甚至更久,而该实验室建成后,我们甚至可以24小时不间断检测,当天送检第二天就能拿到结果,这样对后续抓捕犯罪嫌疑人等都有益处。”

此外,公安机关案件办理的采样需求,与环境检测机构的工作有不尽一致的地方,也一直困扰着公安机关办案。

例如有一次,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船舶污染环境案件中,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对船舱底部污水采样,但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认为该点位不符合国家规范,仅对被污染点位采样,诸如这些问题造成检验检测工作无法真正满足公安机关刑事执法需要。

李林嵩说,公安机关在办案中,需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因此对污染物、污染点、污染源头以及犯罪嫌疑人,都有相应的要求,而普通的检测,大都只能做到对污染物或者污染点进行检测,对源头以及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关系,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

实验室建成后,为案件提供法庭证据

“我们深入调研近三年环境案件涉案污染物检测项目,按照构建‘适应需要、编配科学、门类齐全、系统配套、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现代化公安装备体系要求,建设该实验室。”李林嵩介绍,建成后的实验室,将专门针对涉案污水、土壤中重金属、石油类(烃)、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定性定量检测,为案件提供法庭证据。

▲重庆市公安局环境专业实验室,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吸收仪,可对土壤和水中的多种重金属开展检测。记者 李裕锟 摄/视觉重庆

李林嵩说,该实验室有助于民警掌握相关环境专业知识,如生产工艺、原材料、污染物性质、污染数据适用标准、对外环境的污染实害后果等,以系统观念贯穿全过程掌握污染环境案件侦查取证现场勘验、快速检测、检验鉴定等侦查取证工作中。

还将有助于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现场特点及时有效对涉案污染物、受污染客体进行取证,证明污染物性质、浓度及环境污染实害后果,掌握案件现场查处主动权,避免贻误战机。

同时,有助于保障环境证据收集工作符合刑事证据规格要求,全面反映涉案污染物对环境污染实害后果的关联性和唯一性。

此外,实验室完全投用后,还将联合重庆警察学院,依托环境专业实验室,围绕公安环保工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要素,创新“侦查-教学-科研”工作模式,推进检验鉴定、人才培养、专业技术研究工作。

“我们正在陆续补齐相关设备,并引进专业人才,申报检验鉴定资质,预计今年底该实验室将完全投入使用。”李林嵩说,未来重庆警方将以环境专业实验室为平台,积极衔接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南京警察学院、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高校开展污染物溯源技术、公安环境检验鉴定标准修订、公安环保装备研发等工作。

编辑: 刘一叶   主编:余虎      审核: 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