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野歌会:一场不需要“入场券”的狂欢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朱婷 刘力 实习生 李佳娱
    时间:2024-05-17 17:24

    5月11日,周六的初夏夜晚,江北区宏滨路N37桥角夜光营地,星光点点、江风柔情,夜景醉人。寻着音乐声,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赴一场狂欢。

    ▲歌手正在演出。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当乐队奏响耳熟能详的旋律,经由音响扩大传出,听众挥手齐声高唱,氛围热烈,仿若置身演唱会嗨唱现场。

    不需要入场券,免费参与,加倍快乐!最近一段时间,以草根方式诞生于民间的重庆野歌会火了,场场爆满,成为越来越多人过周末的新方式。

    当天,记者走进重庆野歌会,感受现场氛围并采访了解背后故事。

    几百人赶来嗨唱狂欢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爱过的地方。”11日晚7点,江北区宏滨路N37桥角夜光营地,嘉陵江畔,手机手电筒组成的星光点点下,人们正在动情合唱歌曲《风吹麦浪》。这里的场地,有篮球场、足球场,此刻,又有了音乐会。

    “您好,这里不收门票,不需要付费,您随时可以加入,注意安全。”入口处,现场工作人员一边引导秩序,一边向前来的人介绍。

    ▲市民席地而坐聆听演唱。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带着孩子过来的妈妈、热恋中的情侣、多年的好姐妹、临时路过围观的老人……合唱的人席地而坐,挥舞手臂,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摆动,极具松弛感。中间舞台,鼓手、键盘手、吉他手、主唱……乐队齐备。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可是苍天对你在呼唤!”一曲唱罢,主唱小哥带头领唱凤凰传奇的《奢香夫人》,旋律动听、节奏鲜明,现场气氛达到顶点。

    ▲5月11日,江北区宏滨路N37桥角夜光营地,歌手激情演唱。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开车载着妻子和孩子过来的田先生非常诧异:“老婆怎么喜欢参加这个活动?”话未说完,赶紧加入大合唱:“一座山翻过一条河,千山万水永不寂寞,你来过年华被传说,百里杜鹃不凋落……”

    “哎呀,真香!”田先生总结。

    记者注意到,现场约有几百人。“今天下了雨,又是劳动节后的调休上班,不然人会更多。”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面一些场次,参与的人数最多时上千。

    发起者:在重庆最美地方,感受音乐

    首首大合唱。观众在狂欢,10余位守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却一刻不能放松,留意着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一举一动。“这么多人,安全最重要。我们提前做好了预案,现场配备有消防器材,还有场地工作人员以及警方巡查。”41岁的陈杰介绍。

    陈杰是重庆野歌会的发起人。他告诉记者,从发起到现在,重庆野歌会已举办约30多场,在南滨路、观音桥等重庆一些极具地标性的地方都进行了“打卡”。参与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乐队演出人员,有他们的本职工作,比如他自己,就是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大家都是义务参与,不收取任何报酬,所以,才有了向听众免费开放的底气。他透露,每一场演出前,他们会提前协调好场地进行配合,也会向各区的文旅等部门报备。

    ▲参加歌会的歌手和市民一起合唱。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之所以发起重庆野歌会,爱好音乐的陈杰说,希望打造一个音乐共享平台,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在重庆最美的地方,感受重庆的音乐氛围。“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我的一些搞乐队、做歌手的朋友,他们积极响应,都愿意无偿参与。我也想有朝一日站上舞台,所以,我们专门设置了场次,不管是专业乐队、业余歌手还是音乐爱好者,都可以上台献唱。外地游客也可以现场加入,因为,音乐没有界限。”

    ▲歌会现场。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记者注意到,如今,重庆野歌会在各个社交平台都有了一定数量的粉丝,数次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搜。

    陈杰透露,在某短视频平台,500人的粉丝群已经加到了30个,“我们的一些现场工作人员就来自粉丝,粉丝群太多,我管理不过来,也交给了一些老粉打理。”

    歌者轻松自在,听众忘忧

    表演嘉宾袁坤,29岁,是一名教播音主持的老师。台下的他,一板一眼,不苟言笑;可站上舞台,他成了现场“气氛担当”,带着大家齐唱一首又一首爆款歌曲。

    “我从小就热爱唱歌、渴望舞台。”袁坤说,自己也是一名业余歌手,在重庆野歌会现场,他更多的是享受舞台,“比起兼职在外唱歌赚钱的拘束,野歌会的舞台让我更放松自在,我愿意无偿参与。”

    ▲赵锐抱着吉他演唱。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25岁的赵锐,是乐队主唱兼吉他手。这位小伙子外表帅气,抱着一把吉他,还未弹唱,就“吸粉”不少。“做音乐的人,自然期待更多关注。我想让更多人认识我,加入重庆野歌会,认识了一群爱好音乐的人。”他称,自己享受过程,若是为了挣钱,不会来这里。

    24岁的任荟伶追着重庆野歌会而来,场场不落。朋友过生日的当天,她在野歌会现场怯生生地问工作人员:“能不能上台为朋友庆生?”“我们都离开家乡在外打拼,朋友一直陪伴我,我想在她生日这天对她说声谢谢。”任荟伶说,工作人员爽快答应,现场几百人齐唱生日歌。

    ▲参加歌会的市民一同合唱。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任荟伶乐在其中,她说,在这场狂欢里,跟着哼唱的自己暂时忘却了生活的忧愁。不过,曲罢回家,又要想明天工作的事儿了。

    “篮球场、足球场、音乐会……每穿过一个桥洞就穿越一个新的世界。”抖音平台上,一位乐迷这样评论道:“不开心来野歌会,烦闷一扫而空。”

    声音>>>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吴婧瑀:

    打造带动重庆社会艺术教育氛围的实践平台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吴婧瑀教授表示,野歌音乐会的环境和氛围开放和自由,更容易让听众放松下来,享受音乐和娱乐带来的快乐,并且,多样化的音乐表演、互动等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娱乐体验。比如,人人参与歌唱,不仅能让参与者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也能够让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天性、培养自信心,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增加在社交和工作中的自信从容。总结起来,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收效,能够为现代人提供轻松愉悦解压体验的音乐互动方式。

    吴婧瑀建议,随着野歌音乐会的火爆发展,建议加强管理,适时进行人流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另外,希望发起方、组织方能够从曲目选择、演唱形式等方面去多探索,肩负重庆社会美育的重任,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能够带动重庆社会艺术教育氛围的实践平台。

    音乐人张晏铭:

    希望野歌会孵化出更多具有重庆标签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

    音乐人张晏铭表示,从野歌音乐会的效果来看,实际践行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是一种全新的音乐文化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野歌音乐会也是重庆本土音乐人自发建立的“演出实践地和音乐作品孵化池”。若此活动能长期坚持下去,相信能孵化出更多具有重庆标签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张晏铭建议,希望文旅、城市管理、公安以及场地业主联合制定相关支持措施,规范并鼓励野歌音乐会能长期、有序、健康地进行。

    编辑:刘一叶     主编:余虎      审核: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