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深一度|透过剧增的渝新航线客流量,你看到了什么?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杨骏

2024-06-25 20:15

重庆最密集的国际航线是哪一条?答案是重庆-新加坡航线航线。

目前,重庆飞新加坡已经达到每周21班次,每天三班次。今年1-5月,重庆-新加坡航线旅客量92464人次,同比增长594.6%;航班起降732架次,同比增长531%。

重庆-新加坡航线客流量剧增,折射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不断深化,重庆与新加坡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市商务委副主任、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副局长孙熙勇表示,一年多以来,以实体合作为牵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加速发展,让渝新两地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明显,合作领域不断开拓,人文交流更加紧密,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明显。

17项合作取得进展

5月29日,在亚洲科技大会期间,重庆在新加坡就“枢纽港产业园”和“生命科技城”举行了一场推介会。现场签约了12个项目,总签约金额超10亿元,涵盖生命科技、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以及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等领域。

枢纽港产业园,致力于打造港产城一体的国际综合枢纽,持续释放“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生命科技城,则致力于建设中新合作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和国际中西医融合创新示范区。两个实体项目,都源于2023年7月渝新高层在新加坡的一次会面。

以枢纽港产业园为例,当时,重庆方面向新加坡方面提出了项目建议,并在随后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区域合作论坛上进行了项目推介。此后不久,新加坡贸工部、企发局、使领馆等近50家新方机构、企业、商会先后来渝调研。

今年4月,枢纽港产业园签约了47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先进装备、先进材料、物流和现代供应链服务等领域,标志着该产业园迈入发展新阶段。新加坡盛裕集团中标产业园规划编制项目,新加坡GKE物流公司有色金属和大宗物资保税物流仓储及分拨业务,也相继落地。

枢纽港产业园,只是2023年渝新双方高层交流后,在实体合作方面取得进展的“冰山一角”。

“当时双方沟通了很多,提出了非常多领域的合作。”孙熙勇介绍,会面结束后,两地的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跟进项目落实,如今已在17项合作上取得了进展。

比如,重庆渝之旅与新加坡星和旅游公司的合作项目,双方优化整合重庆范围内各旅游资源,成功打通游客互送新通道。又如,重庆登康口腔公司和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共建牙科材料联合实验室,6月底,新方团队将来渝研讨实施方案。

在产业合作方面,今年初,重庆组织25家机电类企业赴新加坡参加2024国际产业合作大会,促成庆铃、赛力斯等汽车企业与新加坡企业在标准对接、技术研发、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收获了一批合作成果。

高校合作方面,目前,重庆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续签两校合作备忘录,新增共建联合实验室、教授互聘、博士联培等合作内容。

一年多以来签约项目达61个

“2023年以来,渝新双方的互动频繁了很多。”孙熙勇说,一年多时间,双方仅高层召开的双边合作机制会议就有4次,落实到具体层面的会议则更多。通过这些会议,双方逐步达成共识,即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牵引,落地更多具体合作,加速推动渝新两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陆海新通道,是双方合作的重点。目前,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已与重庆进出口商会、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在扩大投资贸易、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工程承包等领域,深化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

记者了解到,2023年至今,重庆经陆海新通道发送至新加坡(含经新加坡中转)超7000标箱,带动渝新贸易进出口总额超100亿元。双方正在谋划加密钦州港至新加坡港海运航线,计划加密至每周3班航线,力争2027年实现“天天班”。

金融、航空、物流、信息四大重点领域,都实打实地取得了收获。金融服务领域,中新跨境融资通道融入资金达22.4亿美元,25家重庆企业在新加坡成功融资,并成功落地渝新首笔跨境绿色债券、首笔跨境俱乐部贷款。新加坡在华首支QDLP基金成功在渝发行,中新(重庆)国际金融数据港启动运营,中新合作共建重庆跨境数字贸易服务平台。

航空产业领域,渝新机场商业合作“星空云廊”商业街开街,江北机场商业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新航(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累计实现进口保税航材1000余万元,降低企业航材运营成本20%以上。

交通物流领域,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核心区仓储使用率达100%,基地配套工程鱼嘴铁路货运站南货场建成投用,目前正加快启动二期项目建设;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推动川渝农产品直供新加坡超市贸易额达7900万元。

信息通信领域,“中新数通”一站式云服务平台服务能效持续完善,上线企业857家;中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示范园区2023年实现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62.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新国际金融数据港正式运营,有力地推动了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在跨境人民币支付、跨境电商、文化出海等领域业务应用。

一批新项目谋划未来

6月25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重庆举行,双方就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部署。期间,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杨莉明还率40多位政企代表来渝考察对接。

本次会议中,中新双方签约16个实体合作项目。其中,“出口汽车展示展销基地及汽车物流合作”,将依托中新(重庆)多式联运基地,带动“重庆造”汽车出口展示展销,助力“渝车出海”计划;“庆铃右舵新EV出口新加坡项目”,将以庆铃汽车、Motorway集团、重庆诺信公司形成三方合作模式,发挥新加坡对接国际经贸标准体系的“窗口”作用,共同推动庆铃右舵新EV完成新加坡车辆型式批准认证,实现右舵车型量产,力争今年内实现批量出口新加坡市场。

教育类合作,也是本次签约的重点。例如,新加坡理工学院与重庆多所高职院校签署合作框架,双方将在师资培训、联合教学资源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其中,新加坡理工学院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约,计划在2024年起双方互派10-30名师生到对方学校开展学生创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本次签约中,外贸合作也有不少。例如,新加坡“Triplestar”公司与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依托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扩大成渝农产品出口规模。

“我们很看好重庆农产品的潜力。”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任会长黄山忠表示,重庆的柑橘、脆李等农产品很受欢迎,新加坡有渠道让这些重庆农产品加速走向世界。

题图来源:重庆日报(资料图)

编辑: 李周芳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