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西贝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吴刚

2025-09-16 18:42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活力之源,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西贝餐饮,作为中国餐饮界的一面旗帜,其多年奋斗成就的规模与声望有目共睹。然而,近期一场预制菜的风波,却让这家知名企业站在了聚光灯下。

9月15日傍晚,当记者走进重庆一家西贝门店时,晚餐高峰时段的店内,却只有寥寥三桌顾客,与门外同行店家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番略显萧条的景象,绝非偶然。它不仅仅是预制菜争议的表面涟漪,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西贝在公关策略上可能存在的偏差,以及对当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理解的错位——笔者认为,这才是西贝未来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考验。

消费者究竟在期待什么?市场的冷遇,是消费者用脚投下的一张“信任票”。当预制菜的话题被热议,公众对餐饮透明度的关注被推向高潮时,西贝的回应却略显被动。有说法认为“西贝没有预制菜,只是预制工艺”,甚至表示要起诉质疑者。这种语境下,消费者期待的,是直白、真诚的沟通,而非复杂的概念辨析。当沟通未能有效安抚和引导公众情绪时,即便企业有其苦衷,也可能在无形中加深了消费者的疑虑,导致客流骤减。这说明,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企业对舆论和消费者心理的把握,需要更加敏锐和精准。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场风波放大了西贝长期以来面临的挑战: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价值的认知正在发生深刻变迁。有顾客在探店后评价西贝“味道还行,但分量偏少,价格偏贵”。两人四菜近三百元的消费,让“高价”标签再次凸显。过去,西贝凭借其明厨亮灶的理念和对食材的承诺,让消费者愿意为健康和体验买单。然而,当预制菜争议出现后,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我花高价究竟买到了什么?是地道的现炒现做,还是标准化工厂的出品?

可以说,西贝的成功并非朝夕,它曾精准把握住市场需求。但消费需求如同奔涌的河流,从未停止向前。今天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吃饱,更追求吃得明白、吃得安心,对健康、新鲜、透明的要求日益提升。如果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未能及时感知并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升级,未能对自身的价值主张进行迭代,那么原有的定价逻辑和经营模式,就可能与新的市场期待产生脱节。当信任危机爆发时,这种脱节便会被迅速放大,成为企业难以回避的痛点。

细究西贝在危机中的公关应对,也折射出这种对市场理解的偏差。例如,在最需要展现透明以重建信任的关键时刻,企业选择暂停全国门店的后厨参观,尽管可能有自身管理考量,但在公众看来,这难免让人产生“此地无银”的联想。而门店转而强调明厨亮灶和店员的口头承诺,虽然是积极的尝试,但在信任受损的大背景下,其说服力往往大打折扣,显得治标不治本。甚至其引以为傲的“25分钟上齐菜品”承诺,在当下消费者普遍关注菜品新鲜度和现做程度时,也可能无意中与“预制”产生联想,反而可能削弱了其正面效果。

这些公关举措,或许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它提醒我们,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很容易沿用过去的成功经验,而忽略了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心智的潜移默化。一旦这种错位积累到一定程度,哪怕只是一次风波,也可能演变为一场全面的信任危机。

西贝的案例,为所有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要行稳致远,不仅要善于抓住机遇,更要时刻保持谦逊和清醒,与时俱进。消费需求在升级,市场环境在变化,企业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价值主张,也需要持续反思与重塑。这次风波,对西贝而言,或许正是一个契机。它倒逼企业重新审视自身,深入理解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以更开放、真诚、透明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只有真正听懂市场的声音,跟上时代步伐,方能化危为机,再次赢得消费者的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