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重庆万亿元科技贷款,最该贷给谁?
2025-08-20 15:56
近日发布的《重庆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达到一万亿元左右。这笔体量巨大的科技金融资金,其投放方向将直接影响重庆未来的产业格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剖析重庆的产业转型升级脉络,笔者认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应是这万亿资金最值得倾斜的领域。
长期以来,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轻资产科技企业,在获取传统银行融资方面面临诸多痛点。这类企业普遍具有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风险的特点,但往往缺乏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物。这使得它们在传统信贷模式下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资金瓶颈严重制约了其创新发展和市场拓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权重不足,且普遍存在不敢贷、不愿贷、看不懂科技企业的困境,难以准确评估其技术含量和未来增长潜力。这些结构性问题共同构成了科技企业融资的巨大障碍。
重庆此次出台的政策正是为了破解上述融资难题。通过科技金融长江领航计划,重庆将统筹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多种金融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重点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建设科技创投项目库提升金融精准性。
问题是,这万亿级的科技金融贷款,应该优先贷给谁,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战略效益?这就要从区域经济的全局来看,然后找到富有带动性的关键环节,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于重庆这样的工业城市而言,其产业经济的重心无疑是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然而,在推动这一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重庆面临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重庆启动了“满天星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在于推动以软件为重点的创新创业,将中心城区全域打造为超大软件园,通过盘活商业楼宇、吸引软件企业入驻、提供拎包入住等优惠政策,并强化场景应用牵引,鼓励软件企业揭榜应用场景项目。
笔者认为,在此全局战略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正是重庆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 这一行业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
然而,恰恰是这类关键的、具有高科技、高成长性的企业,由于其典型的轻资产特性(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技术、数据和知识产权,而非传统的土地、厂房等有形重资产),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往往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融资异常困难。 这使得它们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面临重重障碍,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潜力。
因此,将万亿级科技金融贷款的重点投向满天星行动计划所培育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企业,具有无可辩驳的战略意义。具体来看,将资金倾斜于此,将带来多重效益。
首先是精准解决融资痛点。这笔资金能够直接弥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因轻资产属性而导致的融资缺口,为其提供急需的金融活水,从而激活创新活力。
其次是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对该行业的重点投入,将显著提升重庆的产业结构层次,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第三,培育经济增长新极。赋能“满天星”们,就是赋能重庆的未来。通过支持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能够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重庆万亿级科技金融贷款的推出,是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如果这笔巨额资金能够紧密围绕重庆满天星行动计划,优先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轻资产企业,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机制,精准对接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那么就一定能够最大程度地激活重庆的数字经济潜力,加速产业转型步伐,最终汇聚成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