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菜园坝“重庆站”来了,或将改变“两江四岸”旅游空间格局
2025-05-25 20:35
今天重庆最受关注的新闻,莫过于菜园坝华铁宾馆的爆破。“嘭”的一声巨响,是对既往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的希冀。
交通的改变,往往会带来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组。那么将在菜园坝诞生的“重庆站”,会给这座城市的百行千业带来哪些促进?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或将是重庆“两江四岸”的旅游业。其空间格局和人流动线,有可能面临一番调整。
菜园坝“重庆站”,是重庆米字型高铁网的重要节点,将结束渝中区不通高铁的历史,这意味着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可以更便捷地直抵重庆的核心地带。这种交通枢纽功能的显著提升,或将带来“两江四岸”旅游的飞跃式发展。过去,游客抵达重庆后,可能需要在不同区域间多次换乘,而“重庆站”建成投用后,火车站深入到了“两江四岸”的“腹地”,缩短了通勤时间,更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减少了旅途的疲惫。
想象一下,游客一下高铁,便能通过轨道、公交或出租车,“分分钟”抵达解放碑、洪崖洞,或是江北的观音桥,南岸的南滨路。这种站城一体、站城融合的模式,使得火车站本身成为一个城市旅游的前客厅,让游客很快就完成交通方式的转换,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宝贵的旅游时间。对于“两江四岸”旅游业而言,这意味着更大的客流量、更短的旅行半径,以及更强的游客粘性。
目前,“两江四岸”的主要景点,呈割裂的点状分布。菜园坝未来或将成为部分游客抵达重庆的第一站,是客流的分拨地,由此可能形成以菜园坝为中心,辐射“两江四岸”的立体化、多维度旅游网络。打个比喻,“两江四岸”旅游图状如一张蜘蛛网,菜园坝正好在这张网的核心。菜园坝“重庆站”的建设,或将是重庆走向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关键一步。“两江四岸”旅游必须以此为契机,实现品牌形象的全面升维。
为此,在菜园坝“重庆站”进行集中的旅游推介,就显得异常重要。建议与铁路部门、航空公司、OTA平台等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打造统一而富有吸引力的“两江四岸”旅游品牌,突出其独特的山水城市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风貌,推出“高铁+两江四岸”等旅游套餐。
同时,要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在火车站、主要景点和交通节点设置智能导览系统、多语种标识和即时信息发布平台,提升游客的便捷性和舒适度。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营销。
再来说动线设计和旅游产品。渝中区可以借此契机,将菜园坝打造为“渝中会客厅”,整合周边山城巷、十八梯、解放碑、洪崖洞等核心景点,形成以菜园坝为起点的“母城文化深度游”精品线路。通过优化步行系统、发展垂直交通,连接上下半城,让游客更沉浸地体验山城特有的坡坎错落之美。同时,需要充分利用菜园坝“重庆站”滨水的优势,开发更多主题游船、夜游项目。
南岸区和江北区需要发挥两江滨江路的优势,与菜园坝形成联动,推出“水岸联游”等定制产品,同时将历史街区、开埠遗址、工业遗址、艺术展览、情景剧表演等结合,打造具有故事性和互动性的文化体验。以菜园坝“重庆站”为契机,推动旅游从传统的观光模式向体验化、沉浸式、品质化转型。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